刚开始接触股票时,我最头疼的就是市盈率——明明是同一只股票,软件上却显示三个不同的市盈率数字: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滚动市盈率(TTM)。当时真的搞不懂,这三个到底有啥区别?看哪个才对?后来自己慢慢研究,加上这些年在市场里摸爬滚打的经验,才总算理清楚它们各自的用法。今天就把这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和我当初一样困惑的朋友。
先说静态市盈率,这个其实最简单,就是用公司去年年报的净利润算的。比如现在是2025年,那静态市盈率就是用2024年的净利润算出来的。它的好处是数据真实可靠,都是已经发生的业绩,不会有水分。不过缺点也很明显——时效性太差。要是公司今年业绩变化很大,比如一季度突然增长或下滑,静态市盈率就反映不出最新情况了。所以一般来说,静态市盈率更适合那些业绩稳定、变化不大的公司,比如一些传统行业的龙头,用它来判断长期估值可能更靠谱。
动态市盈率就不一样了,它用的是预测的未来净利润。比如现在是2025年中,有些软件会用机构预测的2025年全年净利润来算。这种好处是能提前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对于成长型公司来说,动态市盈率好像更“时髦”,能看到未来的增长潜力。但问题也出在“预测”上——机构的预测不一定准啊,万一公司后面业绩不及预期,动态市盈率就会“变脸”,之前觉得低估,可能一下子就变成高估了。我之前就碰到过,某只股票动态市盈率看着很低,结果年报出来业绩差一大截,股价跟着跌,就是因为预测太乐观了。所以看动态市盈率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最好看看预测的依据是什么,是不是靠谱。
滚动市盈率,也就是常说的TTM,这个是用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算的。比如现在是2025年8月,那就是从2024年9月到2025年8月的净利润总和。它的优势是时效性比静态强,又比动态更贴近实际——毕竟是已经发生的业绩,只是时间范围更近。所以在市场波动比较大,或者公司业绩季节性明显的时候,TTM市盈率往往更能反映当下的估值水平。不过它也有局限,比如只能反映过去12个月,对于未来的增长潜力还是看不出来,得结合其他指标。
那实际看股票的时候,到底该看哪一个呢?我自己的经验是,不能一概而论,得结合公司的情况和市场环境。如果是业绩稳定的成熟公司,比如那些每年营收利润波动不大的,可以主要看静态市盈率,再对比一下TTM,看看最近有没有变化。如果是成长型公司,尤其是还在扩张期的,动态市盈率可以参考,但一定要小心预测的准确性,这时候最好结合机构的研报观点,看看他们对业绩预测的分歧大不大。要是市场最近波动厉害,或者公司刚发了季度报,那TTM市盈率肯定是首选,因为它最及时。
不过说实话,就算把这三个市盈率都搞明白了,单独用它们来判断股票估值还是不够。市盈率本质上是“价格/盈利”,但盈利的质量怎么样?公司财务健不健康?有没有潜在的风险?市场情绪和行业风口对股价的影响大不大?这些都不是市盈率能告诉你的。我以前就吃过亏,只看市盈率低就买了某只股票,结果后来发现公司现金流很差,财务评分很低,最后还是跌了。
所以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也就是我们团队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它里面有个AI估值功能,我觉得对解决市盈率的局限性特别有帮助。AI估值不只是看市盈率,还会结合公司的财务健康度(也就是财务AI评分,评分越高公司越健康)、行业平均水平、机构研报的目标价,甚至舆情热度这些因素,综合判断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多少。这样一来,比单独看某一个市盈率要全面多了。比如有时候一只股票静态市盈率看着高,但AI估值显示低估,因为它的财务评分很高,未来盈利增长预期强,机构也普遍看好,这时候就不能光凭市盈率下结论。
说实话,很多人不愿意用付费工具,怕不值。但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会刷新,像舆情评分、研报解析这些基础功能,不用花钱就能看。就算想深入用AI估值、财务评分这些进阶功能,开通会员的成本也不高,具体价格大家可以去会员购买页看,里面有不同套餐,投入产出比还是挺划算的——毕竟选对一只股票,省下的试错成本可能比会员费高多了。
如果你们也想试试,可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的免费额度足够新手入门用了。等用顺手了,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要不要开通会员。
总之,三个市盈率各有各的用法,关键是搞清楚它们的适用场景,更重要的是别把它们当成唯一标准。结合财务健康度、机构观点、市场情绪这些多维度分析,再用工具辅助,选股才能更靠谱。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们有帮助,下次再聊其他实用的分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