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这行快二十年了,经常有刚入市的朋友问我,中国股市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总会想起刚入行时师傅跟我讲的那些老故事。其实中国股市的起点很明确,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一天通常被认为是中国股市的开端。当时的交易大厅还没有现在的电子屏幕,股民们挤在大厅里看黑板上的手写报价,交易要靠填单委托,一天下来成交量可能还不如现在一只股票几分钟的量。
半年后的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业了。那时候上市公司很少,沪市最初只有“老八股”,深市是“老五股”,股票代码都是三位数字,和现在的六位代码完全不同。早期的股市制度很不完善,涨跌幅限制、退市机制这些现在习以为常的规则,都是后来慢慢加上去的。记得师傅说过,90年代初炒股更像“摸着石头过河”,政策变动频繁,市场波动极大,很多老股民都是在那时候积累了最初的经验,也吃了不少信息不对称的亏。
后来随着市场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交易制度逐渐规范,股市才慢慢成为现在大家熟悉的样子。不过说实话,现在的股民虽然不用再挤交易大厅填单,但面对的挑战一点也不少。每天打开手机,各种新闻政策研报满天飞,一条突发消息可能就让板块集体异动,要是反应慢了,要么错过机会要么直接被套。我自己前几年就吃过这亏,明明看到一条政策新闻,琢磨半天没理清逻辑,等想明白的时候,相关股票已经涨上去了。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找能帮我高效处理信息的工具。试过不少软件,要么功能太复杂学不会,要么信息滞后没参考价值。直到今年年初用了希财舆情宝,才算解决了这个大麻烦。它最让我觉得实用的是AI舆情功能,每天早上打开微信小程序,自选股的全网消息都会实时汇总过来,不管是突发公告还是分析师观点,系统都会自动标注利好利空,还会解释可能的影响。比如前阵子有个行业政策出台,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原文,舆情宝已经推送了风口解读,直接告诉我哪些板块可能受益,逻辑是什么,省了我至少两小时的分析时间。
对了,它还有个每日舆情评分,会结合消息面技术面业绩表现生成股票动态报告。我现在每天都会先看这个评分,要是评分突然升高,再点进去看具体的利好消息,判断要不要跟进。刚开始用的时候我还担心收费贵,后来发现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刷新后能看不少内容,对普通股民来说完全够用。要是想深入研究,开个会员价格也不贵,比起可能错过的机会,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其实不管是90年代的老股民还是现在的新手,炒股说到底都是在和信息打交道。早期股市信息少,拼的是胆量;现在信息多,拼的是筛选和解读能力。与其自己埋头翻新闻猜逻辑,不如试试用工具提高效率。想体验的话,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够用,觉得好用再考虑会员也不迟。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推送的市场动态里也有舆情宝的功能介绍,偶尔还会分享股市历史故事,新手朋友可以多看看。
中国股市从1990年走到现在,三十多年里变化的不只是交易方式,更是普通人参与投资的门槛。以前要去交易所排队,现在手机上就能买卖;以前靠小道消息炒股,现在有AI工具帮忙分析。但不变的是,想要在股市里长期活下去,就得不断学习适应变化。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少走弯路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