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炒股那几年,我总听人说PE低的股票更便宜,PE高的股票有泡沫。那时候我对着K线图发呆,PE到底是个啥?怎么才算低怎么算高?后来啃了不少资料,才算把这个指标琢磨明白。今天就把我整理的PE计算方法和实际用起来的心得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和我当年一样迷茫的朋友。
先说PE的定义,PE就是市盈率,简单说就是股价除以每股收益。这个公式听起来简单,但实际算起来门道不少。最常见的是静态PE,算法是用当前股价除以最近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每股收益。比如某公司去年年报每股收益是2元,现在股价20元,那静态PE就是20除以2等于10倍。我刚开始算静态PE时,直接去翻公司年报,对着利润表找每股收益,再除股价。但问题来了,年报都是次年三四月份才出,等到数据更新,股价可能早就变了,用滞后的数据判断估值,总觉得差点意思。
后来我发现还有动态PE,这个就涉及到预测数据了。动态PE是用当前股价除以未来一年的预测每股收益。比如某公司今年一季度每股收益0.5元,机构预测全年能到2.2元,现在股价22元,那动态PE就是22除以2.2等于10倍。但预测数据从哪来?我以前得去翻十几家券商研报,有的给2.1元,有的给2.3元,取哪个数都纠结。而且机构预测也会变,上个月说全年2.2元,这个月行业政策一变,可能就下调到2元,我总不能天天盯着研报更新吧?
再后来接触到滚动PE,也就是TTM PE,这个是用当前股价除以前推12个月的每股收益。比如现在是2025年8月,那就是用2024年8月到2025年7月的每股收益总和来算。这个数据比静态PE新,又比动态PE靠谱,因为它用的是已经发生的业绩。但问题又来了,单季度财报数据散落在不同公告里,我得自己把最近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加起来,有时候遇到公司季度数据调整,还得重新算,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算错。
说实话,以前我手动算PE时,经常因为数据更新不及时踩坑。比如静态PE看着低,但公司最新季度业绩已经下滑,实际估值早变高了;或者动态PE用了老的预测数据,没发现机构已经下调预期,结果买进去就被套。那时候就想,要是有个工具能自动更新这些数据,还能告诉我PE到底是高是低就好了。
直到今年年初,我试了希财舆情宝。它的AI估值功能正好解决了我算PE的痛点。它不仅会实时更新静态动态滚动PE,还会生成AI估值评分,直接告诉我当前PE处于历史什么位置,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多少。比如某个股票静态PE看着15倍,但AI估值结合行业平均和未来业绩预测,提示现在其实处于低估区间,因为动态PE预测会降到12倍。这样我就不用自己去查历史分位数,也不用纠结预测数据准不准,省了不少事。
而且每天打开希财网公众号,它会推送重要的财务数据更新提醒,比如某公司出了季度财报,每股收益有变化,我就能第一时间知道PE有没有变动。现在我看PE时,基本都是先打开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额度每天都刷新,看看AI估值里的PE分析,足够日常参考了。
除了PE计算,其实判断PE高低更重要。比如成长股PE普遍高,价值股PE普遍低,不能直接拿不同行业的PE对比。以前我得自己查行业平均PE,现在舆情宝的AI财报里有财务AI评分,会结合行业特性给公司财务健康度打分,AI估值也会参考行业水平,这样判断PE是否合理就更准确。
当然,PE只是估值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看PE炒股。但把PE算明白,至少能避开明显的估值陷阱。如果你也觉得手动算PE麻烦,或者不知道PE高低怎么判断,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每天免费查看额度够用,就算想深入分析,买个会员成本也不高,比起自己踩坑交的学费,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现在点击文末入口就能免费体验,试试总没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