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每股收益eps计算公式是什么?老股民带你拆解核心逻辑和避坑要点

资深小周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小周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翻后台留言,发现问EPS的朋友特别多——有的说看财报时数字一堆,盯着“每股收益”那栏发呆;有的说自己算出来和财报不一样,怀疑是不是哪里弄错了。其实我刚学投资的时候也犯过类似的错,今天就把我踩过的坑、摸透的逻辑掰碎了讲。

每股收益eps计算公式是什么?老股民带你拆解核心逻辑和避坑要点

先给大家交个底,每股收益的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公司赚的钱,分给每一股的部分。但真要算对,得抓住两个关键——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还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先说白第一个部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很多人直接拿财报里的“净利润”就用,但其实不对。如果公司有优先股,优先股股东是要先分利润的,剩下的才是普通股股东的。比如公司净利润1000万,优先股股息100万,那归属于普通股的就是900万——这一步要是漏了,算出来的EPS肯定和财报对不上。我第一次算的时候就没注意优先股,结果差了10%,后来翻了三遍财报注释才找到问题。

再来说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这是很多人的误区。它不是简单的“期末股数”,因为公司可能中途增发、回购股票,股数是变化的。比如1月1日有1000万股,6月1日又增发了200万股,那全年的加权股数就是1000万+200万×7/12(因为增发的股数只在下半年存在,也就是7个月)。我之前犯过傻,直接用了期末的1200万,结果和财报里的EPS差了一截,后来查会计准则才明白,得按时间加权——毕竟股数变了,赚钱的“基数”也变了。

还有两种EPS要分清:基本EPS和稀释EPS。基本EPS就是用上面的公式算的,而稀释EPS是考虑了潜在的普通股,比如可转换债券、期权这些。要是这些东西转换成股票,会增加股数,稀释每一股的收益,所以稀释EPS一般比基本EPS低。比如公司有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后会多100万股,那稀释EPS就是(归属于普通股的净利润)÷(加权股数+100万)。这个数字能更谨慎地反映公司的盈利情况,我现在看财报都会同时看这两个数,避免被“表面的高EPS”骗了。

为什么大家这么看重EPS?因为它直接反映了每一股的盈利能力。比如两家公司净利润都是1亿,但A公司有1亿股,EPS是1元;B公司有2亿股,EPS是0.5元,显然A公司每一股赚的更多。但我得提醒一句,EPS不是万能的——有的公司靠变卖资产赚了钱,EPS突然变高,但这不是持续的盈利;还有的公司负债率很高,赚的钱大部分要还利息,EPS高但风险也大。我之前碰过一家公司,EPS连续三个季度增长,但后来才发现是卖了子公司,结果第二年EPS直接腰斩,好在我及时撤了。

现在我看EPS的时候,除了自己算,还会用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会把EPS的变化和舆情结合起来分析,比如公司EPS增长是因为主营业务好转还是非经常性收益,舆情宝会用大白话讲清楚。而且每天花1块钱,就能省掉我翻财报找数据、算加权股数的时间,把精力放在判断盈利的可持续性上——这点对我这种每天要盯十几只股票的人来说太有用了,毕竟时间就是金钱,省下来的时间能多研究几只股票,信息差很快就能赚回来。

最后给大家提几个醒:第一,EPS要看同比、环比,比如季度EPS增长,要看是不是季节性因素;第二,要结合行业平均水平,比如科技行业EPS可能比传统行业高,但波动也大;第三,不要只看EPS,要结合ROE、毛利率这些指标一起看——比如一家公司EPS高,但ROE低,说明它赚的钱是靠大量融资堆起来的,不是真的赚钱能力强。

要是你觉得算EPS麻烦,或者想更快搞清楚EPS背后的逻辑,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看看,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有免费额度能看舆情报告和EPS相关的分析,省时间又准确。毕竟投资嘛,最怕的就是摸不清逻辑,找对工具能少走很多弯路。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I炒股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