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炒股那年,盯着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能看俩小时——红红绿绿的蜡烛线里,三条弯弯曲曲的线总绕得我头疼:一会儿5日线穿了10日,一会儿20日又压下来,到底哪条才是“指路明灯”?后来亏了几次才明白,这三条线不是摆设,是帮你摸清市场脾气的“温度计”。
其实咱们常说的“股票三条线”,大多指的是移动平均线MA,最常用的就是5日、10日、20日这三根。5日线是最近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平均值,反映的是短期买卖情绪——比如某只股票连续涨了三天,5日线肯定往上翘,说明短期资金在涌进;但如果突然跌穿5日线,大概率是短期获利盘在跑。我以前追高踩的第一个坑,就是没注意5日线破位:看着股价涨得猛,冲进去当天就跌穿5日线,想着“再等等”,结果越套越深。
10日线是中期趋势的“分水岭”。要是10日线一直往上走,说明最近两周市场对这只股票的看法偏乐观;一旦10日线拐头向下,就得警惕中期调整。我有次拿了只股票,明明5日线还在涨,但10日线开始往下压,我没当回事,结果后来连跌一周,把之前的利润全吐回去了。那时候才懂,10日线是“中场裁判”,比5日线更稳。
20日线更像“长期地基”。很多老股民拿它当“止损线”——要是股价一直站在20日线上,说明长期趋势没破;要是跌破了,大概率是基本面或者舆情出了问题。我以前有只股票,跌破20日线时想着“抄底”,结果后来公司出了业绩暴雷的公告,直接跌停,那回亏得我半年没敢碰股票。
但光看三条线真的够吗?我后来踩的最大的坑就是“唯均线论”:有次某股票5日线上穿10日,金叉信号明显,我赶紧买了,结果当天晚上公司出了“违规担保”的公告,第二天直接跌停。那时候我才明白,均线是“过去式”,而消息是“现在式”,光看线没用,得结合实时的舆情。
也是那时候朋友给我推了希财舆情宝,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用了——别说,还真解决了我“消息滞后”的问题。它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新闻、公告、用户讨论,要是有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提醒。比如上回有只股票刚出金叉,舆情宝立刻提示“公司半年报预减”,我赶紧撤了单,不然又得亏。更省心的是它的AI分析,每条消息都用大白话讲清楚是利好还是利空,不用我自己翻研报猜。现在我每天开盘前就花10分钟,先看三条线的位置,再看舆情宝的“每日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技术面分析,还有机构观点汇总,结合起来判断,比以前瞎琢磨靠谱多了。
其实现在回头看,炒股最累的不是看线,是找消息、辨真假。以前我每天要翻四五个APP,查新闻、看公告、刷股吧,花两三个小时还怕漏了关键信息。现在用舆情宝,每天平均花1块钱,这些信息全帮我汇总好了,省下来的时间能陪孩子写作业,比以前焦虑着盯盘强多了。
再说个最近的例子:上周有只股票5日线上穿20日,看着要涨,但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只有45分——原来是行业出了政策利空,虽然短期均线好看,但长期情绪在往下走。我没买,结果后来真的跌了3个点。这就是结合均线和舆情的好处:均线告诉你“过去怎么走”,舆情告诉你“现在为什么走”,两者结合才敢下判断。
最后想跟新手说,三条线不是“选股密码”,是“辅助工具”。要是你也像我以前那样,盯着均线摸不着头脑,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有免费额度查舆情评分和报告,不用花大价钱,就能补上“信息差”的短板。毕竟炒股这事儿,赚的就是“比别人早一步知道”的钱,省时间又准的工具,不用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