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股友私信问我:"老张,我总听别人说看均线就能赚钱,可自己盯着那些弯弯绕绕的线完全摸不着头脑,你说均线到底该怎么用啊?"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自己刚入市那会儿,把5日线当圣旨的日子。直到有天看到某消费股在均线多头排列时突然暴跌,账户直接蒸发15%,才明白均线系统就像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但总有人闯红灯出事故。今天咱们就聊聊均线买卖信号的那些门道,顺便分享个我最近发现的炒股神器,帮大家少走弯路。
先说说最常见的三种买入信号。去年创业板指数在2300点附近,5日均线连续3天托着K线不破,这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均线支撑"。不过要提醒各位,碰到震荡市千万别见支撑就买,我有次在横盘阶段连吃三次假突破,最后发现主力在玩"打地鼠"游戏。相比之下,"均线金叉"更让人安心,特别是20日线上穿60日线形成的中期金叉,去年三季度抓住这个信号的股友,基本都吃到了年末那波行情。但要注意,在成交量萎缩时出现的金叉,就跟没放盐的汤一样,喝起来没滋味。
再说说两个必须警惕的卖出信号。今年春节后那波调整,很多股票出现"均线死叉",特别是当短期均线集体拐头向下时,这就像看到台风预警,该收衣服就得收。更隐蔽的是"均线发散",当各周期均线像扇子一样打开,千万别被表面的美感迷惑,这往往是趋势加速赶顶的信号。记得2018年那波大调整前,超过70%的个股都出现了这种危险形态。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这些信号我都见过,为啥还是亏钱?"问得好!去年我统计过沪深300成分股,发现单纯依靠均线信号的胜率只有52%,跟抛硬币差不多。问题就出在消息面的干扰——明明技术形态完美,突然来个减持公告,均线立马变成"心电图"。这时候就得靠信息处理能力了,就像上个月某科技股在均线粘合时突发重大利好,等我看到消息时股价已经蹿上去8%。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我的新装备——希财舆情宝。这个AI工具最厉害的是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所有动态,从券商研报到股吧讨论一网打尽。有次我正在研究某制造业股票的均线支撑,突然手机弹出消息提醒,说该公司海外订单可能暴雷,吓得我赶紧撤单。后来看股价果然连跌三天,这要是以前,等看到公告黄花菜都凉了。现在每天花1块钱,相当于雇了个24小时值班的情报员,关键信息还能用大白话解读,对我这种懒得看公告的人来说真是救命稻草。
最后给新手朋友三点忠告:第一,均线要和成交量搭配着看,没量的突破都是耍流氓;第二,遇到重大消息时,技术指标可能会集体失灵,这时候别死扛;第三,多关注机构的舆情报告,很多均线异动其实早有预兆。就像上周某消费股突然放量站上所有均线,舆情宝早就提示多家券商调高了评级,这种有基本面支撑的技术信号才靠谱。
最近跟圈内朋友聊天,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老股民都在悄悄用智能工具弥补信息差,新手还在纠结哪条均线最准。说到底,炒股就像开车,既得会看仪表盘,也得知道路况。要是您也想试试这个能自动播报"路况"的神器,不妨去希财网公众号看看,反正有免费体验,不用白不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