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后台总有朋友留言问我:车贷初审都过了,怎么终审突然被拒了?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都挺理解那种期待落空的心情——毕竟车都看好了,手续也跑了大半,临门一脚出问题,换谁都着急。今天就借着这个话题,跟大家好好聊聊车贷初审和终审的那些事儿,为啥会出现初审过、终审拒的情况,以及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先得说清楚,车贷的初审和终审,根本不是一回事。初审就像咱们去面试时的初筛,HR大概扫一眼简历,看看基本条件:年龄够不够、有没有驾照、征信上有没有特别扎眼的逾期、收入证明上的数字达不达标,只要这些硬杠杠没大问题,基本都能过。但终审不一样,它更像终面时的深度考察,银行或金融机构会拿着你的资料放大镜式地查,任何一个细节不对劲,都可能让前面的努力白费。
那终审到底会查哪些初审没细看的地方呢?这就得说到终审被拒的常见原因了,咱们一个一个捋。
第一个最常见的,就是征信问题。别以为初审时征信没问题就万事大吉,终审查征信可比初审仔细多了。比如,初审时你的征信报告可能还没更新最近的逾期记录——举个例子,你上个月有张信用卡忘了还,逾期了3天,初审时银行拉的征信报告还没显示这笔逾期,等终审时报告更新了,这笔逾期就成了拦路虎。还有征信查询次数,初审可能只看有没有逾期,终审会数你最近6个月的硬查询次数(比如信用卡审批、贷款审批这类),如果超过了6次,银行会觉得你最近资金紧张,到处在借钱,风险太高,直接就拒了。
第二个坑,是收入稳定性。初审时你交了公司开的收入证明,写着月收入2万元,银行一看数字够了就过了;但终审时,银行会让你提供近6个月的银行流水,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流水里每个月的工资进账忽高忽低,这个月3万,下个月8千,平均下来可能连1万5都不到,跟收入证明上的2万对不上。银行会觉得,你收入不稳定,万一以后收入降了,贷款怎么还?这种情况,拒贷概率很高。
第三个容易被忽略的,是负债过高。初审时可能只算了你明面上的负债,比如房贷月供多少,但终审时银行会把你所有的负债都扒出来:信用卡账单欠款、其他网贷没还完的额度、甚至你给别人做的担保都算在内。然后用负债收入比来卡你——如果你的总负债每个月要还1万元,而月收入只有1万5,负债收入比就超过了60%,大部分银行的红线是50%,这种情况基本也会被拒。
还有一种情况,是车辆本身出了问题。尤其是买二手车的朋友,初审时可能只是大概估了个车价,银行觉得车价够、首付够就过了;终审时会安排专业评估师对车辆做详细检查,要是发现车辆有过重大事故、泡水,或者里程数被调过,评估价会直接往下掉。比如你本来想贷10万,结果评估价只有12万,银行通常只贷评估价的70%,也就是8万4,这时候你的贷款金额就超过了银行的上限,自然会被拒。
当然,也有少数情况是资料真实性出了问题。比如有人为了让收入看起来达标,让公司开收入证明时多写了几千块,初审时银行没核实,终审时打个电话到公司人力资源部一问,发现实际收入根本没那么多,这种造假行为直接会让银行失去信任,拒贷没商量。
最后还有一种非个人原因,就是贷款机构的风控突然调整。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好,而是银行当月的贷款额度用完了,或者总行突然发文收紧车贷政策——比如之前允许首付20%,现在要求至少30%,你的首付刚好是25%,就不符合新政策了,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也确实存在。
那万一真的遇到终审被拒,该怎么办呢?别慌,三步就能解决。第一步,立刻联系贷款机构,问清楚具体被拒的原因。每个机构的反馈不一样,有的会明确告诉你征信查询次数过多,有的会说收入流水不足,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步,针对性解决问题。如果是征信查询次数多,那就先停一停申请其他贷款,养3-6个月征信,期间按时还所有欠款,别新增任何硬查询;如果是收入流水不够,就多准备点补充材料,比如兼职收入的银行流水、年终奖的入账记录,证明你除了工资还有其他稳定收入;如果是负债过高,就先还掉一部分信用卡或网贷,把负债收入比降到50%以下;如果是车辆评估价低,要么换一辆评估价更高的车,要么提高首付比例,让贷款金额降下来。
第三步,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当前机构的问题,也可以试试换一家贷款机构。不同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的风控标准不一样,比如A银行对征信查询次数卡得严,B银行可能更看重收入稳定性,多对比几家,说不定就有机会。
说到底,车贷初审过了不代表稳了,终审才是真正的考验。大家在申请车贷前,最好自己先查一遍征信报告,看看有没有隐藏的逾期或过多查询;准备收入证明时,尽量让银行流水和收入证明匹配;选车时多了解车辆的真实情况,别只看表面价格。做好这些准备,才能让车贷申请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