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贷款

征信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信息影响贷款?

小静经理            来源:希财网
小静经理 贷款顾问
周到细致 客户至上
咨询TA

最近总有人问我,征信大数据这词儿听着挺火,到底是个啥?和咱们手里的征信报告是一回事儿吗?今天就掰开揉碎了和大家聊聊,毕竟这东西现在和咱们申请贷款、办信用卡关系越来越大了。

征信大数据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信息影响贷款?

先说说最直接的,征信大数据到底是啥意思。简单讲,它不是某一个机构单独存的数据,而是把你在各种渠道留下的信用相关信息,全都汇总到一块儿,形成的一个综合信用档案。咱们平时说的央行征信报告,主要是银行、信用社这些持牌金融机构上报的数据,比如信用卡还款记录、房贷车贷的还款情况。但征信大数据不一样,它的范围要广得多——除了这些银行数据,还包括你在互联网贷款平台借过的钱、电商平台的消费记录、手机话费水电费有没有按时交、甚至是你最近半年申请过多少次贷款、查询过多少次信用额度,这些都会被算进去。

那为啥要搞这么个东西呢?其实是为了更全面地看一个人的信用状况。以前光看央行征信,可能有些人没在银行贷过款,信用记录是空白的,机构没法判断他的还款能力。现在有了征信大数据,就算你没办过信用卡,只要在网上借过小额贷款、按时交过水电费,这些行为都能帮机构判断你是不是个靠谱的借款人。

具体来说,征信大数据里都装了些啥信息?我捋了捋,大概分这么几块。第一块是基本身份信息,比如你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居住地址这些,主要是确认你是谁。第二块是信贷信息,这块最重要,包括你在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平台的贷款记录,信用卡的使用情况,有没有逾期,逾期了多久,欠款多少,这些都会记下来。第三块是非信贷信息,别以为和借钱没关系的事儿就不管了,像手机话费、燃气费、水电费有没有拖欠,电商平台上买东西是经常退货还是按时收货,甚至有些地方连网约车的乘车记录、共享单车的使用是否规范都可能被纳入,当然这些非信贷信息不是所有机构都会看,主要看数据来源和机构的评估模型。第四块是查询记录,你最近三个月、半年内,有没有在哪些平台申请过贷款、信用卡,或者授权哪些机构查过你的信用,这些查询记录也会被记下来,查多了机构会觉得你缺钱,可能会担心你还不上。

这些信息是从哪儿来的呢?不像央行征信数据主要靠金融机构上报,征信大数据的来源可杂了。除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这些传统放贷机构,还有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京东、淘宝这类电商平台,甚至一些提供分期服务的手机卖场、家电连锁店,它们的数据也可能被整合进来。当然,这些数据收集都是有规矩的,得经过你同意,不能随便乱收集,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可能有人会问,这东西和咱们有啥关系?关系可大了。现在你去申请网贷、消费贷,甚至有些银行的信用贷款,机构除了看央行征信报告,十有八九还会查你的征信大数据。如果大数据里显示你最近半年申请了七八家平台的贷款,虽然都还上了,但机构可能会觉得你资金需求太迫切,还款能力存疑;要是有过几次小额贷款逾期,哪怕金额不大,也可能直接影响审批结果。反过来,如果你按时还款记录多,消费习惯稳定,没有频繁借贷,大数据评分就会高,申请贷款时额度可能更高,利率也可能更优惠。

那咱们普通人咋维护自己的征信大数据呢?说几个实在的办法。首先,不管是银行贷款还是网贷,到期了一定要按时还,哪怕是几十块的小额贷款,逾期了也会被记下来,别抱侥幸心理。其次,申请贷款别太频繁,看到秒批低息就点,每次点击申请,机构可能就会查一次你的数据,查多了容易留下多头借贷的痕迹。再者,生活里的小事也得注意,手机话费、水电费别拖着不交,虽然这些非信贷信息影响没那么大,但积少成多,也会让你的信用画像打折扣。最后,如果发现自己的征信大数据里有错误信息,比如明明还了款却显示逾期,别慌,先联系放贷机构核实,让他们修改;如果机构不配合,也可以向国家征信业管理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还有人问,咋知道自己的征信大数据啥样?现在市面上有一些第三方信用查询平台能查,但要注意选正规的,比如有国家备案的机构,或者通过你常用的贷款APP里的信用查询入口,别随便点不明链接,小心泄露个人信息。另外,查的时候注意看清楚数据有没有遗漏或错误,这比单纯知道分数更重要。

总的来说,征信大数据就是把你生活里和信用相关的点点滴滴都整合起来,给你画了一幅更全面的信用画像。它不像传统征信那么高冷,却和咱们的日常金融生活贴得更近。了解它、维护它,才能让咱们在需要贷款的时候更有底气。

广告
?x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