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房贷咨询记录,发现LPR这三个字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后台留言里,有人问办房贷时银行让选LPR,这到底是个啥?也有人说合同里写着LPR+基点,每个月还款金额会变吗?每次回复完,总觉得没把事情说透。今天就用最实在的话,把房贷LPR这件事拆解开,毕竟它直接关系到每个月的月供,咱们普通老百姓过日子,每一分钱都得花得明明白白。
先从最基础的说起,LPR的全称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它不是某一家银行随便定的,而是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央行委托,每月20号(遇节假日顺延)公布的一个利率。具体怎么来的?简单说,就是18家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根据自己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情况,向同业拆借中心报出一个贷款利率,然后去掉最高和最低的报价,取剩下的平均值,这就是当月的LPR。
这里有个细节得注意,LPR分两种期限:1年期和5年期以上。咱们办房贷,不管是商业贷款还是组合贷款里的商业部分,用的都是5年期以上LPR。这一点要记牢,别和1年期的搞混了,1年期LPR主要影响企业贷款,和咱们房贷关系不大。
那LPR和房贷利率是什么关系?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现在的房贷利率,是用LPR+基点来计算的。比如你去银行办房贷,银行会告诉你当前5年期以上LPR是4.2%,给你的加点是60个基点,那你的实际房贷利率就是4.2%+0.6%=4.8%(1个基点等于0.01%,60个基点就是0.6%)。这里的基点是签房贷合同时就确定好的,一旦合同生效,这个基点在整个贷款期限内都不会变。会变的,是LPR本身。
可能有人会问,LPR为什么会变?它不是固定的数字吗?当然不是。LPR的高低,主要看市场资金的松紧程度。比如央行通过降准、降息释放了更多资金,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低了,那报出的LPR可能就会下调;反过来,如果市场资金紧张,银行放贷成本上升,LPR也可能会上行。这就是为什么说LPR是市场化的利率,它能更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
说到这儿,就得提一下LPR改革的背景。在2019年之前,咱们的房贷利率是跟着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走的,那个基准利率几年才调整一次,灵活性比较差。后来为了让利率更市场化,就改成了以LPR为基准。从2020年3月开始,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都必须以最近一个月的5年期以上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这就是现在房贷合同里LPR的由来。
LPR变动了,房贷月供会马上变吗?这里要划重点:不会。得看你房贷合同里约定的重定价日。重定价日有两种常见的选择:一种是每年的1月1日,另一种是贷款发放日对应的日期(比如贷款是3月15号放的,重定价日就是每年的3月15号)。只有到了重定价日,银行才会用最新的LPR来计算你的房贷利率,月供才会跟着调整。比如你选的重定价日是1月1日,2023年12月的LPR降了0.2个百分点,那2024年1月开始,你的房贷利率就会按新的LPR计算,月供自然会减少。
那办房贷时,到底选固定利率还是LPR浮动利率?这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得看自己的情况。如果你是保守型,就想每个月还固定的钱,不想操心利率涨跌,选固定利率更合适,不管未来LPR怎么变,你的月供都不会变。如果你觉得未来市场利率可能会下降,想省点利息,选LPR浮动利率可能更划算——LPR降了,月供就少;但反过来,如果LPR涨了,月供也会增加,得有这个心理准备。
最后再叮嘱一句:不管选哪种利率方式,签房贷合同前一定要问清楚银行当前的LPR是多少给我的基点是多少重定价日是哪一天,这些信息都会写在合同里,拿到合同后仔细核对,有不懂的当场问清楚,别等签了字才发现问题。毕竟房贷一还就是二三十年,把这些细节弄明白,才能更安心地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