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客户整理贷款合同的时候,总能看到利率加60个基点这样的表述,有客户当场就问:这60个基点是啥?加了之后利息会多多少?其实不光是客户,就算是平时接触贷款不多的朋友,听到基点这两个字也容易发懵。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说清楚,利率加60个基点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跟咱们的贷款利息又有啥关系。
首先得搞明白,基点到底是个啥单位。咱们平时说利率,比如LPR是3.45%,这个%是百分比。基点呢,是比百分比更小的单位,英文叫Basis Point,一般简称BP。1个基点,就等于0.01%,也就是说,100个基点才能凑够1%。这么一说就清楚了吧?那60个基点,就是60乘以0.01%,算下来就是0.6%。
那利率加60个基点,加的是哪个利率呢?现在咱们办的贷款,不管是房贷、消费贷还是经营贷,十有八九都是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基准的。LPR是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公布的,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咱们贷款常用的是5年期以上LPR(比如房贷)或者1年期LPR(比如短期经营贷)。
银行在给你定利率的时候,不会直接用LPR,而是会说LPR+XX个基点。比如告诉你你的贷款利率是LPR+60个基点,意思就是:用你贷款对应的当期LPR数值,加上60个基点(也就是0.6%),得到的就是你实际要还的贷款利率。举个例子,假设现在5年期以上LPR是3.45%,那你这笔贷款的实际利率就是3.45% + 0.6% = 4.05%。
这里要注意,LPR是会变动的,每月20号(遇节假日顺延)公布新的LPR数值。如果LPR变了,你的实际贷款利率也会跟着变。比如下个月LPR涨到3.55%,那你的实际利率就变成3.55% + 0.6% = 4.15%;如果LPR降到3.35%,你的实际利率就是3.35% + 0.6% = 3.95%。而加的这60个基点,在大部分情况下,一旦在合同里确定了,整个贷款期内是不会变的(除非合同里有特殊约定,比如每年根据你的信用情况调整基点,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那加这60个基点,对咱们还款有啥影响呢?最直接的就是月供多少。同样贷款100万,期限30年,按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算,利率4.05%的时候,月供大概是4774元;如果没有加这60个基点,按LPR3.45%算,月供大概是4430元。这么一看,加了60个基点,每月要多还344元,30年下来总共多还12万多利息。所以别看0.6%好像不多,长期下来影响还真不小。
可能有人会问,银行为啥非要加基点呢?直接给个固定利率不行吗?其实加基点是银行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和贷款风险来定的。比如你的信用记录好不好、有没有抵押物、贷款金额多少、贷款期限长短,这些都会影响银行给你加的基点。信用好、有优质抵押物的客户,银行可能只加30个基点;信用一般或者贷款风险稍高的,可能就需要加60个基点,甚至更多。
所以大家在签贷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清楚LPR+XX个基点里的XX是多少,这个基点数值直接关系到你的利率高低。同时还要看重定价日,也就是LPR变动后,你的贷款利率什么时候开始跟着变,有的是每年1月1日,有的是贷款发放日对应的每年那一天,不同的重定价日,月供变动的时间也不一样。
总的来说,利率加60个基点一点也不复杂,就是在基准利率(通常是LPR)的基础上,加上0.6%。搞懂了基点是什么,怎么算实际利率,再结合自己的贷款金额和期限,就能清楚知道每月要还多少利息了。下次再看到合同里的基点,就不会发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