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问我明明办的是车贷,还了快一年,去查车辆登记证才发现自己是承租人,车子是租赁公司的。每次看到这种消息,我都忍不住叹气——好好的购车计划,怎么就从贷款买车变成租车了呢?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车贷变租赁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该怎么避开这个坑。
先说最常见的情况:合同条款没看仔细。很多人买车时被经销商快签字、马上提车的催促声带着走,厚厚一叠合同翻都没翻就签了字。其实这里面藏着关键信息——合同抬头到底是汽车消费借款合同还是融资租赁合同?要是后者,那根本不是贷款,而是租赁。我见过不少合同里,甲方写的是出租人,乙方是承租人,还款叫支付租金,车辆登记证上的所有人一栏写的是租赁公司名称。这些细节要是忽略了,可不就把租赁当车贷了嘛。
还有一种可能是经销商的话术套路。有些销售为了让客户下单,会把租赁模式包装成零首付车贷低息分期。比如跟你说首付只要1万,月供3000,还完4年车就是你的,听着像贷款,实际签的是以租代购合同。他们不会主动提租赁两个字,反而强调跟贷款一样,所有权最后归你。但实际上,这种模式下,你每个月还的是租金,不是贷款本金和利息。车子在租期内属于租赁公司,万一你中途还不上钱,公司有权直接收车,之前的钱相当于白交。
另外,个人资质问题也可能被引导到租赁。比如你征信有点瑕疵,银行车贷审批没通过,经销商就会推荐另一种方案,说这个对征信要求低,照样能开车回家。你以为是变通的贷款,其实是租赁。因为租赁公司对承租人的资质要求确实宽松些,但代价是车辆所有权不归你,合同条款也更偏向租赁方。我碰到过客户说当时销售说‘跟贷款差不多’,我也没多想就签了,结果还了三年月供,去办理解押才发现根本没抵押,车子一直是租的。
为啥租赁模式比贷款风险大?最核心的就是所有权。贷款买车,你是车主,车子抵押给银行,还完贷款就能解除抵押,拿到绿本;租赁买车,车子登记在租赁公司名下,你只是承租人,就算还完所有租金,也未必能直接拿到所有权。很多租赁合同里会写租期届满后,承租人需支付尾款XX元方可办理过户,要是你没注意这个条款,到期拿不出尾款,车子就得还给租赁公司,之前的月供等于白掏。而且租赁期间,保险、年检都得按租赁公司要求办,出了事故理赔也得通过租赁公司,流程比自己当车主麻烦多了。
想避免车贷变租赁,签合同前这三步一定要做。第一步,看合同抬头和关键术语。只要出现出租人承租人租金租赁期限,基本就是租赁合同,别信销售说的只是叫法不同。第二步,问清楚车辆登记在谁名下。贷款买车,登记证上所有人是你自己;租赁买车,是租赁公司。这一点必须让销售明确写在合同里,或者当场查机动车登记系统确认。第三步,确认还款结束后的流程。直接问还完所有款项后,车子是不是直接归我?要不要额外交钱?过户费谁出?,把这些写进补充条款里,口头承诺不算数。
如果已经签了合同发现是租赁,也别慌,先做这几件事。第一,仔细翻合同,找所有权转移相关条款,看看有没有写租期届满、结清全部租金及尾款后,出租人协助承租人办理过户,以及具体的尾款金额、过户条件。第二,联系当时的经销商或租赁公司,要求对方书面说明车辆所有权归属和到期后的处理流程,保留好沟通记录。第三,要是发现被销售误导(比如明明是租赁却说是贷款),拿着合同、聊天记录、录音等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或12315投诉,必要时可以咨询律师,看看能不能通过法律途径主张合同无效。
说到底,车贷和租赁的区别,本质就是车子是谁的。贷款买车,钱是借的,车是自己的;租赁买车,车是租的,钱是付的租金。咱们普通人买车,图的就是个踏实,所以签合同前多花十分钟看条款,总比事后扯皮强。希望大家都能明明白白消费,别让车贷变成租车贷的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