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贷款

办了车贷不想贷了可以取消吗?分阶段处理指南

毛顾问            来源:希财网
毛顾问 贷款顾问
线上申请 个人贷款
咨询TA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都是问“办了车贷后悔了能不能取消”,说实话,这种情况每年都遇到很多,尤其是年底买车旺季,冲动消费后冷静下来就想退贷。今天就结合我接触过的真实案例和行业经验,分阶段跟大家说清楚,办了车贷不想贷了到底能不能取消,该怎么操作。

办了车贷不想贷了可以取消吗?分阶段处理指南

先说第一个阶段:贷款刚申请,还没审批通过。这种情况其实最容易处理。我上周刚帮一个客户处理过,他在4S店看中一辆车,销售催着填了贷款申请,回家后一算月供觉得压力太大,第二天就来找我问能不能退。这种时候,贷款还在审核流程里,没出结果,直接联系4S店的金融专员或者贷款机构的客服,明确说“取消贷款申请”就行。一般机构不会为难,毕竟审批都没通过,还没产生实质成本。不过要注意,有些4S店可能会劝你“再考虑考虑”,甚至说“取消会影响征信”,这时候别被忽悠,直接坚持取消,记得让对方给个取消申请的回执单,或者保留好沟通记录(比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避免后续扯皮。

第二个阶段:贷款审批通过了,但还没签合同。这种情况比上一种复杂点,但还是有机会。前阵子汽车之家论坛有个帖子,网友说自己申请的车贷批了,额度15万,利率5.8%,但后来对比另一家银行发现利率能低到4.5%,就想取消之前的。这种时候,审批通过只是机构同意放贷,但合同还没签,法律上借贷关系没成立。操作上,直接联系贷款机构(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提交书面取消申请,说明原因(比如“找到了更优惠的贷款”“暂时不需要购车了”)。不过这里要注意,有些机构可能会收“审批手续费”,比如我之前遇到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条款里写着“审批通过后取消申请,收取200元手续费”,所以提交申请前最好先问清楚有没有这笔费用,有多少,能不能协商减免。

第三个阶段:签了贷款合同,但还没放款。这时候就麻烦了,因为合同已经生效,取消大概率算违约。我接触过一个客户,签了合同第二天后悔,想取消,结果合同里写着“放款前取消,需支付贷款金额1%的违约金”,他贷了20万,就得付2000元。这种情况,第一步一定是仔细看合同里的“提前终止条款”,重点看有没有违约金、手续费的约定,比例多少,有没有例外情况(比如因个人信用问题导致无法放款,可能不用付违约金)。如果有违约金,觉得能接受,就联系机构办取消手续,需要带身份证、贷款合同、取消申请书;如果觉得违约金太高,试试跟机构协商,比如说明是突发情况(比如家里急需用钱、车辆检测出问题),有些机构可能会酌情减免。另外,如果签合同时被4S店或销售误导(比如隐瞒利率、捆绑销售保险),可以收集证据(比如销售的承诺录音、合同条款与口头不符的证明),向银保监会投诉(拨打12378),这种情况机构可能会主动同意取消,还能退手续费。

第四个阶段:贷款已经放款,车也提了。这种时候“取消”其实就是提前还款了。很多人以为放款了就只能硬着头皮还,其实不是。比如我一个朋友,车贷放款3个月后,手里有了闲钱,不想每月还月供,就申请了提前还款。这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看合同里“提前还款”的约定,比如“贷款期限不满6个月提前还款,收取剩余本金2%的违约金”“满6个月后提前还款,无违约金”,不同机构规定不一样;二是提前还款的流程,一般需要提前15-30天联系贷款机构申请,提交身份证、还款银行卡,确认还款金额(剩余本金+可能的违约金),然后按约定时间把钱存到还款卡,机构扣款后会出具结清证明,最后记得去车管所办理解除抵押(这点很重要,不然车辆所有权还在机构手里)。

说完不同阶段的处理方式,再提醒大家几个避坑点。第一,别冲动签合同。很多人在4S店被销售“今天订车享优惠”“贷款审批快”催着签合同,回家才发现利息高、月供压力大。建议签合同前先算清楚总成本(本金+利息+手续费),对比2-3家机构的方案,别被“零首付”“低月供”迷惑,有些低月供是“气球贷”,最后一期要还大额本金,压力更大。第二,保留所有凭证。从申请到签合同,所有沟通记录(销售的承诺、客服的回复)、合同、缴费凭证都要留好,万一后续有纠纷,这些都是证据。第三,遇到问题别拖。发现不想贷了,越早处理损失越小,拖到放款后再想取消,违约金、利息都是实打实的损失。

最后总结一下:办了车贷不想贷了,能不能取消要看处于哪个阶段——申请未审批、审批未签合同,大概率能取消,损失小;签了合同未放款,可能要付违约金;放款后只能提前还款,注意违约金和流程。关键是提前了解清楚规则,别冲动签约,真遇到问题就按步骤处理,该协商协商,该投诉投诉,别自己扛着。

广告
?x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