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读者的私信,说自己网贷逾期后突然收到一封律师函,拆开一看“涉嫌恶意拖欠”“将提起诉讼”的字眼,手都抖了——“是不是马上要被抓了?”“征信是不是彻底黑了?”其实我每年都会接触几十起这样的咨询,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说清楚,收到律师函真不用慌,但也不能不当回事,这3个步骤做好,能帮你把麻烦降到最低。
先说第一步,先瞪大眼睛核实律师函的真假。别一看到“律师函”三个字就腿软,现在有些催收为了逼你还钱,会用假律师函吓唬人。怎么辨真假?我教你几个土办法,都是之前读者亲测有效的。
先看函件抬头有没有正规律所的全称,比如“XX律师事务所”,旁边有没有律师执业证号(格式一般是“XX律协字第XXXX号”)。你记着,去当地司法局官网(比如“XX省司法厅-律师管理”栏目),输入律所名称和律师姓名,能查到备案信息的才靠谱。之前有个读者收到的“律师函”,律所名称叫“XX法律咨询公司”,这就露馅了——律所必须带“律师事务所”字样,法律咨询公司根本没资格发律师函。
再看内容,正规律师函会写清楚你的姓名、身份证号、借款平台名称、逾期金额(本金、利息、违约金分别多少)、逾期天数,以及依据的法律条文(比如《民法典》第676条关于逾期还款的规定)。如果函件里只写“涉嫌诈骗”“立即还款否则后果自负”,没具体金额也没法律依据,十有八九是催收套路。对了,留的联系方式也得注意,正规的会留律所座机和律师手机号,那种只留400开头催收电话的,基本可以判定是假的。
核实完真假,第二步就得坐下来好好算笔账,弄清楚自己到底欠了多少钱。我见过太多人逾期后稀里糊涂的,平台说欠多少就认多少,结果还了半天发现利息高得离谱。这里你得翻出当初的借款合同(APP里一般能找到“电子合同”入口),重点看这两项:
一是本金,就是你实际拿到手的钱(比如借1万扣了2000手续费,本金其实是8000);二是利息和违约金,根据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能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4倍(现在大概是14.8%),超过的部分法律不保护,你可以拒绝还。比如你借1万,年化利率写的是36%,那超过14.8%的部分,就算平台在律师函里写了,你也不用认。
之前帮一个读者算过,他逾期6个月,平台说总共欠1.8万,结果核对合同发现,本金才1.2万,利息加违约金就6000,年化利率算下来42%,超了27.2个百分点,最后实际该还的本金+合法利息也就1.3万左右。所以这笔账一定要算清楚,不然协商时容易被平台牵着鼻子走。
如果律师函是真的,账也算明白了,第三步就得主动联系平台,别等对方找上门。我知道很多人怕被催收骂,或者觉得“我都逾期了,平台肯定不会理我”,但你想啊,平台发律师函的目的是要钱,不是非得起诉(起诉成本高,他们也嫌麻烦),只要你有还款意愿,大部分平台都愿意协商。
怎么联系?别打律师函上的催收电话,直接找借款平台的官方客服(APP里的“客服中心”或官网电话),接通后别绕弯子,直接说:“我收到XX律所的律师函了,想协商还款。我目前每月能还XX元,希望能延期/分期,麻烦帮我登记反馈。”记得全程录音留证据,万一后面有纠纷,录音就是你的底气。
协商时记得提供证明材料,比如失业证、医院诊断书(证明你确实困难),或者工资流水(证明你每月能还多少)。前阵子在某论坛看到个案例,有个用户逾期后收到律师函,他主动联系平台,提供了被公司裁员的离职证明,最后平台同意减免违约金,本金分12期还,每期才800多,压力一下小了很多。
最后再多说两句,收到律师函不代表马上会被起诉,它更像是平台的“最后通牒”,给你一个主动处理的机会。但如果你一直拖着不理,平台真的可能起诉——到时候法院判决你还钱,你再不还,就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老赖”),影响房贷车贷,甚至孩子上学。
还有几个误区千万别踩:别拒收律师函(拒收不影响法律效力,反而可能错过协商期);别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最后窟窿更大);更别躲起来换手机号(平台可以通过身份证信息找到你,反而显得你没还款意愿)。
说实话,逾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关键是收到律师函后别慌,按这三步一步步来:核实真假、算清债务、主动协商。只要你拿出诚意,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如果自己搞不定,也可以找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12348免费热线),或者像我这样的专业顾问帮你分析,总比自己瞎琢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