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活水汇入,哪些资金在布局军工板块?
同壁财经
来源:希财网
军工板块近期反复活跃,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的航空航天ETF(159227)连创新高!军工板块的持续走强,其背后是各路资金配置的悄然转向与显著加码。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到底都有哪些资金在悄悄布局军工板块。
一、资金入场:多路并举,配置力度显著增强
1、公募基金:二季度增配军工,行业拐点已现
从公募基金半年报数据来看,2025年二季度,全部基金重仓持股3.08万亿元(一季度为3.03万亿元),保持平稳。其中,重仓军工市值为917亿元(一季度为739亿元)有增长,占全部基金重仓总市值比例为2.98%,有所增加。
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到,从2018年3季度~2020年2季度持续低配;2020年3季度~2024年4季度持续超配,2025年1季度开始转为低配,2季度虽然继续低配,但是幅度减少,开始增加。
数据来源:wind,民生证券
公募基金对军工板块的配置意愿正变得尤为积极,清晰地传递出专业机构投资者对军工板块基本面边际改善及中长期前景的认可度正持续升温。
2、北向资金:跨境资本敏锐捕捉,大手笔增持
素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敏锐地捕捉到军工板块的投资价值洼地。最新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持仓总市值已达2.28万亿元,较上季度增加548亿元。其中,国防军工已连续两个季度获北向资金增持,尤其2025年二季度增长明显,持股数环比增长超12%。
国防军工行业属于高增长低配置,有望成为下一阶段外资的补仓方向。
数据来源:wind
3、资金借道ETF布局,规模显著增长
近期资金正通过军工类主题ETF这一高效工具,显著加大配置力度。4月1日-7月29日期间,国防军工赛道ETF获资金净流入达156亿元,其中5月16日刚上市的航空航天ETF,自上市起就获得资金持续关注,仅7月份就实现了规模翻倍。
4、其他资金:两融回暖,散户热情逐步点燃
市场活跃度的重要指标——融资融券数据也显示,投资者正逐步加大利用杠杆参与军工板块的力度。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国防军工行业融资余额持续增长,6月30日-7月28日期间,获融资净流入超61亿元。这部分资金的入场,虽然可能波动性相对较大,但反映了军工板块的投资逻辑正获得更广泛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同,市场基础更为坚实。
二、深层逻辑:四大支柱,支撑资金配置信心
各路资金不约而同地聚焦军工板块,其背后是多重坚实逻辑的共振支撑:
1、业绩增长预期:订单复苏驱动景气上行
前期制约军工订单释放的因素(如“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军队改革等)在2024年已基本消除。新批次订单正有序落地,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与交付节奏明显加快。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显著改善,行业正步入新一轮由订单驱动的景气上行周期。资金提前布局,旨在分享这一确定性较高的业绩增长红利。
2、国防安全刚需:国家战略托底的长期确定性
强国必先强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明确“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加大国防投入,为军工行业提供了清晰、刚性且长期的需求指引。这种由国家意志和战略安全需求驱动的行业增长,具备极强的确定性和持续性,是长线资金进行战略配置的核心基石。
3、新域新质机遇:军民融合拓展广阔增长空间
国家将数字经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军工核心技术的“军转民”和“民参军”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空间。军工企业在卫星互联网、高端新材料、航空航天、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和独特优势,正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新质领域带来的巨大增量市场,成为吸引资金前瞻性布局的关键因素。
4、国际形势与军贸:打开海外增长新蓝海
全球地缘格局深刻演变,地区安全需求显著提升。同时,中国国产高端武器装备在实战检验和对外展示中性能优异,国际认可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军品出口正成为军工企业拓展市场、增厚业绩的重要途径。市场对于军贸业务为军工企业带来的边际业绩弹性认知尚不充分,未来随着更多出口订单落地和催化事件出现,这一逻辑有望被市场重新定价,成为资金看好的重要增长点。
三、未来展望:活水长流,超配趋势有望延续
在内需(国防现代化建设加速、新域新质需求爆发)与外需(军贸市场拓展)持续共振的宏大背景下,结合板块仍具吸引力的估值水平与明确的业绩改善趋势,各路资金对军工板块的配置力度仍处于深化进程中。
军工板块的资金格局正经历深刻重塑。从机构主力到跨境资本,从长线险资到市场游资,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正汇聚成一股推动板块前行的强劲合力。其背后,是国家意志赋予的确定性需求、产业升级开辟的新增长空间、以及全球变局催生的战略价值重估。作为普通投资者,可以借道ETF进行布局。
航空航天ETF(159227):跟踪国证航天指数,申万一级军工行业占比高达98.2%,是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的指数,聚焦军工细分空天力量,成分股覆盖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导弹、卫星、雷达等全产业链龙头,完美契合“空天一体”的战略方向。自2024年7月29日到2025年7月28日,国证航天指数收益率38.85%,超过中证国防指数(34.37%)、中证军工指数(32.84%)和军工龙头指数(28.02%)。
注:数据来源:wind,军工含量对比为全市场现有军工类ETF跟踪的指数,分别为CN5082.CNI(国防军工含量占比98.2%)、980076.SZ (59.7%)、399967.SZ (81.4%)、399973.SZ(90.5%)、931066.CS1(94.8%),申万一级分类,时间截至2025.6.30。
一、资金入场:多路并举,配置力度显著增强
1、公募基金:二季度增配军工,行业拐点已现
从公募基金半年报数据来看,2025年二季度,全部基金重仓持股3.08万亿元(一季度为3.03万亿元),保持平稳。其中,重仓军工市值为917亿元(一季度为739亿元)有增长,占全部基金重仓总市值比例为2.98%,有所增加。
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到,从2018年3季度~2020年2季度持续低配;2020年3季度~2024年4季度持续超配,2025年1季度开始转为低配,2季度虽然继续低配,但是幅度减少,开始增加。
数据来源:wind,民生证券
公募基金对军工板块的配置意愿正变得尤为积极,清晰地传递出专业机构投资者对军工板块基本面边际改善及中长期前景的认可度正持续升温。
2、北向资金:跨境资本敏锐捕捉,大手笔增持
素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敏锐地捕捉到军工板块的投资价值洼地。最新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持仓总市值已达2.28万亿元,较上季度增加548亿元。其中,国防军工已连续两个季度获北向资金增持,尤其2025年二季度增长明显,持股数环比增长超12%。
国防军工行业属于高增长低配置,有望成为下一阶段外资的补仓方向。
数据来源:wind
3、资金借道ETF布局,规模显著增长
近期资金正通过军工类主题ETF这一高效工具,显著加大配置力度。4月1日-7月29日期间,国防军工赛道ETF获资金净流入达156亿元,其中5月16日刚上市的航空航天ETF,自上市起就获得资金持续关注,仅7月份就实现了规模翻倍。
4、其他资金:两融回暖,散户热情逐步点燃
市场活跃度的重要指标——融资融券数据也显示,投资者正逐步加大利用杠杆参与军工板块的力度。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国防军工行业融资余额持续增长,6月30日-7月28日期间,获融资净流入超61亿元。这部分资金的入场,虽然可能波动性相对较大,但反映了军工板块的投资逻辑正获得更广泛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同,市场基础更为坚实。
二、深层逻辑:四大支柱,支撑资金配置信心
各路资金不约而同地聚焦军工板块,其背后是多重坚实逻辑的共振支撑:
1、业绩增长预期:订单复苏驱动景气上行
前期制约军工订单释放的因素(如“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军队改革等)在2024年已基本消除。新批次订单正有序落地,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与交付节奏明显加快。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显著改善,行业正步入新一轮由订单驱动的景气上行周期。资金提前布局,旨在分享这一确定性较高的业绩增长红利。
2、国防安全刚需:国家战略托底的长期确定性
强国必先强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明确“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加大国防投入,为军工行业提供了清晰、刚性且长期的需求指引。这种由国家意志和战略安全需求驱动的行业增长,具备极强的确定性和持续性,是长线资金进行战略配置的核心基石。
3、新域新质机遇:军民融合拓展广阔增长空间
国家将数字经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军工核心技术的“军转民”和“民参军”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空间。军工企业在卫星互联网、高端新材料、航空航天、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和独特优势,正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新质领域带来的巨大增量市场,成为吸引资金前瞻性布局的关键因素。
4、国际形势与军贸:打开海外增长新蓝海
全球地缘格局深刻演变,地区安全需求显著提升。同时,中国国产高端武器装备在实战检验和对外展示中性能优异,国际认可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军品出口正成为军工企业拓展市场、增厚业绩的重要途径。市场对于军贸业务为军工企业带来的边际业绩弹性认知尚不充分,未来随着更多出口订单落地和催化事件出现,这一逻辑有望被市场重新定价,成为资金看好的重要增长点。
三、未来展望:活水长流,超配趋势有望延续
在内需(国防现代化建设加速、新域新质需求爆发)与外需(军贸市场拓展)持续共振的宏大背景下,结合板块仍具吸引力的估值水平与明确的业绩改善趋势,各路资金对军工板块的配置力度仍处于深化进程中。
军工板块的资金格局正经历深刻重塑。从机构主力到跨境资本,从长线险资到市场游资,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正汇聚成一股推动板块前行的强劲合力。其背后,是国家意志赋予的确定性需求、产业升级开辟的新增长空间、以及全球变局催生的战略价值重估。作为普通投资者,可以借道ETF进行布局。
航空航天ETF(159227):跟踪国证航天指数,申万一级军工行业占比高达98.2%,是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的指数,聚焦军工细分空天力量,成分股覆盖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导弹、卫星、雷达等全产业链龙头,完美契合“空天一体”的战略方向。自2024年7月29日到2025年7月28日,国证航天指数收益率38.85%,超过中证国防指数(34.37%)、中证军工指数(32.84%)和军工龙头指数(28.02%)。
注:数据来源:wind,军工含量对比为全市场现有军工类ETF跟踪的指数,分别为CN5082.CNI(国防军工含量占比98.2%)、980076.SZ (59.7%)、399967.SZ (81.4%)、399973.SZ(90.5%)、931066.CS1(94.8%),申万一级分类,时间截至2025.6.30。

全部回复(0)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