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付能力报告要点
- 统计范围: 截至8月5日,62家寿险公司披露了2024年第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 业务收入: 上半年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414.50亿元,同比增长14.57%。
- 净利润: 累计实现净利润91.16亿元,同比增长52.35%(未包含信泰人寿)。
- 资产规模: 总资产为66473.90亿元,净资产为3951.07亿元。
偿付能力情况
- 达标情况: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为235.2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为289.72%。
- 未达标公司: 4家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未达标(D级或C级)。
- 重点关注对象: 信泰人寿、长生人寿等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
- 核心偿付能力问题: 爱心人寿、国联人寿等13家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且核心偿付能力溢额为负值。
盈利水平
- 整体增长: 上半年62家寿险公司实现净利润91.16亿,同比增长52.35%。
- 盈利与亏损分布: 26家公司实现盈利,34家公司亏损。
- 盈利亮点: 泰康人寿和中邮人寿净利润显著。
- 亏损情况: 中信保诚人寿、泰康养老等公司亏损较大。
投资表现
- 回暖迹象: 上半年投资收益率有所提升,部分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3%以上。
- 最高与最低: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收益率最低。
业务收入变化
- 下滑情况: 18家险企保险业务收入较2023年同期出现下滑。
- 增长亮点: 新华养老、国民养老等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同比涨幅超过100%。
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与市场利率挂钩动态调整
- 通知发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
- 调整时间:
- 9月1日起,新备案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
- 10月1日起,新备案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
- 停止销售:利率高于上限的产品将停止销售。
- 市场利率挂钩:首次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 由保险行业协会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
预定利率调整细节
- 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3%降至2.5%。
- 分红型保险:预定利率上限从2.5%降至2.0%,调整时间晚于普通型产品。
- 万能型保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
- 历史调整:去年增额寿险产品利率从3.5%降至3%,此次进一步降至2.5%。
动态调整机制
- 参考利率:包括5年期以上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
- 调整机制:保险公司可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定价。
鼓励长期分红险
- 产品开发: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
- 现金价值计算:对于预定利率不高于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按普通型保险产品精算规定计算现金价值。
销售管理要求
- 保单利益演示:突出保险保障功能,强调账户利率风险共担和投资收益分成机制。
- 红利实现率披露:基于销售时使用的演示利率计算。
“报行合一”深化
- 渠道管理:加强产品在不同渠道的精细化管理。
- 费用数据:监管将获取所有在售产品的渠道费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