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阿里港股与美股换算方法及投资参考

资深唐经理            来源:希财网
资深唐经理 股票顾问
股票领域达人 投资者教育作者
咨询TA

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问,手里拿着阿里的港股,又想看看美股那边的价格,到底怎么换算才准确?是不是直接乘以汇率就行?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跨市场股票时,也踩过这个坑,以为简单算个数就行,结果实际操作时发现差了不少。今天就把我这些年总结的换算方法和注意事项,掰开揉碎了跟大家聊聊,尤其是想同时关注两个市场的朋友,看完应该能少走点弯路。

阿里港股与美股换算方法及投资参考

先明确一点,阿里在港股和美股是同股同权,所以理论上,股价应该反映相同的公司价值,换算的基础就是汇率。港币和美元挂钩,汇率波动不大,平时我们看的港币兑美元汇率(比如1美元≈7.8港币),就是基础。比如港股阿里现在股价是100港币,那么美股理论价格就应该是100÷7.8≈12.82美元。但这只是理论,实际你打开交易软件会发现,美股的实时股价可能是13美元,或者12.7美元,很少完全一致,这就是价差。

为啥会有价差呢?我发现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交易成本,你把港币换成美元买美股,或者反过来,银行和券商会收手续费,还有汇率转换时的点差(就是银行给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不一样),这些都会让实际成本比理论换算高。第二是市场情绪,港股和美股的交易时间、参与者不一样。港股主要是内地和香港投资者,交易时间是上午9:30到12:00,下午1:00到4:00;美股是晚上9:30到凌晨4:00(北京时间),参与者更多是国际机构。有时候一个市场先消化消息,另一个市场反应慢,就会有价差。比如阿里发财报,美股盘前先涨了,港股第二天开盘才跟上,这中间几个小时价差就出来了。第三是汇率波动,虽然港币挂钩美元,但短期也会有小幅波动,加上资金跨境流动的限制,比如内地投资者买港股方便,但买美股可能有额度限制,这些都会影响供需,导致价差。

知道换算和价差原因后,怎么用呢?我平时不会只看数字,而是结合两个市场的情绪和资金动向。举个例子,去年有一次阿里有个重要的投资者交流会,港股当天收盘后,美股那边开始有机构研报出来,说交流会透露了新业务进展。这时候如果只按汇率算港股收盘价换算成美股价格,可能觉得美股会高开,但实际美股盘前已经涨了2%,因为研报先在美股那边传播开了。如果当时只盯着换算公式,可能就错过提前布局的机会。

后来我学聪明了,不会再手动算完价差就完事,而是用工具辅助判断情绪。我现在常用的是希财舆情宝,它有个AI舆情功能挺实用的,能实时抓取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不管是港股还是美股的消息,都能汇总起来,用AI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生成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像阿里这种跨市场股票,我会分别看港股和美股的舆情评分曲线,比如美股那边评分突然从强中性升到正面,说明国际投资者情绪起来了,这时候价差扩大可能不是偶然,反而是信号。之前有次就是靠这个,发现美股舆情先启动,提前在港股挂了买单,后来港股果然补涨,小赚了一笔。

除了情绪,换算时还要注意两个实操细节。一是用实时汇率,别用中间价。银行APP显示的汇率大多是中间价,而券商实际交易用的是实时买入/卖出价,比如你用港币换美元买美股,得看港币兑美元卖出价,这个价格比中间价高一点,算成本时得按这个来,不然会低估实际支出。二是算上交易成本,比如港股买卖有印花税(0.13%),美股有资本利得税(非美国居民免,但券商可能代收其他费用),还有佣金,这些都要折算到成本里,再和另一个市场的股价比较,才知道到底哪个更划算。

说实话,对咱们散户来说,同时盯两个市场的消息、算汇率、看情绪,确实挺累的,很容易顾此失彼。但现在有工具能分担一部分,比如希财舆情宝,它不光能看舆情评分,还能汇总机构研报的核心观点,比如最近有哪些券商上调了阿里的目标价,业绩预测怎么样,这些都不用自己一个个找研报看。关键是,现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舆情报告/机构报告、舆情评分可以查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这种专业分析。你想啊,花几分钟看看两个市场的舆情趋势,判断价差是不是合理,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投入产出比挺高的。

总的来说,阿里港股和美股换算,基础是汇率,但实际操作要考虑价差、交易成本和市场情绪。别只盯着数字算,多结合情绪和资金动向,判断哪个市场短期更有机会。如果觉得手动分析麻烦,试试用工具辅助,比如我一直在用的希财舆情宝,免费体验一下,说不定能帮你省不少时间。对了,想随时看舆情动态的话,记得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有重要消息会推送,不用整天盯盘也能抓住关键信息。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