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个朋友问我:手里的可转债转股价格比正股股价还高,这到底是好是坏?要不要割肉?说实话,这种情况在可转债市场挺常见的,尤其是今年市场波动大,不少转债都遇到了转股价格倒挂的问题。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经验,跟大家掰扯掰扯这里面的门道。
先得把基本概念讲清楚。转股价格是可转债发行时约定的,持有人可以按这个价格把转债换成正股的价格。比如某转债转股价格是10元,现在正股股价8元,那每张100元面值的转债,转股后能换10股(100/10),对应正股价值就是80元(10股*8元),这时候转股价值就是80元,明显低于转债面值,肯定没人愿意转股。所以转股价格高于正股股价,本质上就是转股不划算,转债暂时失去了即时转股的价值。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常见的有三个原因。一是发行时正股估值太高,比如前两年新能源板块火热,某公司发转债时正股股价炒到高位,定的转股价格也水涨船高,结果后来板块回调,正股跌下来,转股价格就显得虚高了。二是正股股价跌太多,比如遇到行业政策变化、公司业绩暴雷,股价一路下行,原本合理的转股价格就被动高于现价了。三是条款设计问题,有些转债没有设置下修条款,或者下修条件比较严格,正股跌了也没法调整转股价格,就容易长期倒挂。
这种情况对咱们散户有啥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可转债价格可能承压。因为转股价值低,转债主要靠债底支撑,要是正股继续跌,债底也撑不住,转债价格就可能跟着跌。另外溢价率会变高,比如转股价值80元,转债价格100元,溢价率就是25%,这时候买转债就等于为期权价值付了不少钱,一旦正股不涨,溢价率可能会压缩,反而亏钱。还有就是转股意愿低,上市公司想通过转股融资的目的暂时实现不了,可能会有下修转股价格的动力,这也是咱们需要关注的信号。
那该怎么应对?我一般会分三步走。第一步看债底保护强不强,就是看可转债的纯债价值,比如票面利率、剩余期限、评级,纯债价值越高,下跌空间越小,像有些AAA级转债,即使转股价值跌到70元,纯债价值可能还有90元,安全性就比较高。第二步分析正股基本面,转股价格倒挂说到底还是正股股价不行,所以得看正股为啥跌,是整个行业不行了,还是公司自己出问题了,有没有反转的可能。第三步研究转债条款,重点看下修条款,就是正股股价跌到一定程度,上市公司能不能提议下调转股价格,比如连续30个交易日中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格的85%,这种条款比较宽松的,下修可能性大,一旦下修,转股价值就能提升。
说到分析正股基本面,很多散户可能觉得难,财务报表看不懂,消息满天飞不知道真假。说实话,我以前也头疼这个,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省了不少事。它那个AI财报功能挺实用的,不光把营收、净利润这些核心指标列出来,还会拆分成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这些维度打分,直接给个财务健康分,像我这种不是科班出身的,也能一眼看出公司财务稳不稳定。还有AI舆情,实时抓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自动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生成个舆情评分,0到100分,多少分算正面,多少分有风险,清清楚楚。比如之前有只转债正股跌得厉害,我用舆情宝一看,舆情评分掉到30多分,标签是负面,再看详细报告,原来是公司有笔商誉可能减值,风险预警里直接标出来了,这时候就知道得谨慎,别着急抄底。
当然,光看财务和舆情还不够,机构的观点也很重要。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会把各家券商的研报核心观点提炼出来,比如机构是看好公司新业务,还是觉得业绩不及预期,平均目标价多少,一目了然。不用自己去翻几十份研报,省时间不说,还能避免被单一研报带偏。
现在行情波动大,大家也没时间整天盯盘。它还有个公众号推送功能,自选股有突发利空、行业出了利好政策,都会及时推消息,不用一直刷软件。每天还能免费看几次舆情报告和评分,对咱们散户来说,先免费体验体验,觉得有用再考虑开通会员,投入成本也不高。
总之,转股价格高于股价不可怕,关键是搞清楚背后的原因,结合债底、正股基本面和转债条款来判断。要是觉得分析起来费劲,不妨去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看舆情解析和财务评分,试试就知道省不省力了。投资嘛,工具用对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