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股友问我,怎么在同花顺上查一只股票的涨停次数。说实话,这个问题挺基础的,但确实是很多散户分析股票时会用到的点——毕竟涨停次数多的股票,股性通常更活跃,短期可能有机会。不过光知道次数还不够,得知道这些涨停是怎么来的,不然盲目追高容易踩坑。今天就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聊聊同花顺怎么查涨停次数,顺便分享个能帮你把涨停数据用透的小工具。
先说说同花顺的具体操作吧。记得刚开始用同花顺那会儿,我也是摸索了半天才找到门道。打开同花顺APP后,先在搜索栏输入你想查的股票名称或者代码,进入个股页面。然后点最下方的K线,切换到日K线图。这时候屏幕右上角一般有个更多或者类似的按钮,点进去找区间统计——不同版本的同花顺位置可能稍微有点差异,但大概都在K线图的设置里。
点进区间统计后,你可以手动选择时间段,比如最近一个月、半年,或者自定义年份。选好时间范围,下面就会显示这段时间的涨停次数了。有些版本还会列出具体哪天涨停,收盘价多少。不过这里要注意,复权设置可能会影响数据,最好用前复权,这样价格连贯性更好,统计也更准确。
以前我用这个方法查完涨停次数,总觉得差点意思。比如看到一只股票三个月内涨停了5次,看着挺活跃,但不知道这些涨停是因为业绩超预期,还是蹭了热点概念,又或者是主力资金短期炒作。如果是概念炒作,那风口过了可能就跌回去了;如果是业绩驱动,持续性可能更强。这时候就得自己去翻新闻、刷股吧、看研报,有时候翻半天还找不到重点,特别浪费时间。
后来朋友推荐我用希财舆情宝,说实话,刚开始没抱太大期望,想着能省点事就行。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它在分析涨停这件事上,确实比单独用同花顺方便不少。就拿查涨停次数来说,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有个股价异动原因板块,直接就能看到某段时间内股价涨停或跌停的具体诱因——是主力资金净流入推动的,还是行业政策利好带动的,甚至连龙虎榜数据都有汇总。不用再自己东拼西凑信息了,点开报告一目了然。
我记得上个月分析一个行业板块时,用同花顺查了几只股票的涨停次数,发现有只股票半年内涨停8次,另一只6次。单看次数前者更活跃,但在舆情宝里看主力资金流向,发现前者的涨停很多是游资快进快出,资金净流入持续性差;后者虽然次数少,但每次涨停都有机构资金加仓,而且业绩面显示公司季度营收增速在行业前三。后来果然是后者走势更稳,这要是只看涨停次数,很可能就选错了。
其实对散户来说,查涨停次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搞清楚为什么涨能不能继续涨。舆情宝的舆情评分也挺实用,它会基于消息面、资金面这些维度给股票打分,0-100分对应不同标签。比如一只股票涨停次数多,但舆情评分一直在40分以下(负面标签),可能就是纯粹的资金炒作,风险反而高;要是评分在60分以上(正面标签),结合涨停次数,确定性就强多了。
现在每天开盘前,我都会用舆情宝看看自选股的舆情报告,涨停次数、异动原因、资金流向这些关键信息直接汇总好,省了至少半小时翻资料的时间。最关键的是,它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能刷新舆情报告查看次数,不用一开始就花钱。如果你也觉得查完涨停次数还得手动分析太麻烦,不妨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试试,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免费看看舆情解析,对分析股票能帮上不少忙。
查涨停次数不难,难的是把数据和背后的逻辑串起来。工具用对了,分析效率能提一大截,毕竟咱们散户时间精力有限,能借力的地方还是得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