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短线交易这些年,我踩过不少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有只股票,看着K线图突破了60日均线压力位,成交量也放大,我以为要启动了,赶紧追进去,结果当天就被套。后来复盘才发现,那天虽然技术面看着突破了,但龙虎榜显示机构在出货,而且晚上出了个行业利空消息——原来我只盯着K线,完全没注意背后的资金动向和消息面变化。
其实短线交易里,压力位和支撑位就像股价的红绿灯,判断准了才能踩对节奏。但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都只盯着技术指标看,结果频频失手。今天就结合我的经验,聊聊怎么更准地识别短线压力位和支撑位,尤其是怎么避开单纯看技术面的坑。
先说说最基础的:压力位和支撑位到底是什么?压力位简单说就是股价上涨时容易遇到阻力的位置,比如前期高点、密集成交区、某条重要均线(像60日均线、年线);支撑位则是下跌时容易止跌反弹的位置,比如前期低点、均线支撑、整数关口(像10元、20元)。这些基础的判断方法,随便找本技术分析书都能看到,我就不啰嗦了。
但光看这些够吗?肯定不够。我刚做短线时,每天画均线、找高低点,以为找到了圣杯,结果发现经常失灵。比如有次一只股票跌到了10元整数关口支撑位,我觉得可以抄底,结果直接跌破,后来才知道公司刚发了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降了50%——支撑位没撑住,是因为有业绩利空在后面捅刀子。这就是只看技术面的问题:滞后,而且忽略了股价背后的资金和消息驱动。
后来我开始学着把技术面和资金面、消息面结合起来,准确率才慢慢上来。怎么结合?举个例子,判断压力位时,除了看前期高点,还要看两点:一是成交量,二是资金动向。比如股价接近前期高点压力位时,如果成交量突然放大,而且是主力资金净流入(不是散户堆起来的量),突破的概率才大;如果成交量没跟上,或者主力资金在流出,就算暂时突破了,也可能是假突破。
消息面也一样。比如某只股票到了支撑位,但当天出了行业政策利空,那这个支撑位大概率撑不住;反过来,如果到了压力位,刚好有公司利好公告(比如订单大增),突破的动力就强。但问题是,散户怎么及时知道这些资金动向和消息影响?我以前每天刷财经新闻、逛股吧,累得要命还经常漏掉关键信息,后来才开始用工具辅助。
我现在常用的是希财舆情宝,不是打广告,是真觉得对短线交易有用。它最让我离不开的是两个功能:主力资金流向和股价异动原因分析。就像上个月,有只股票早盘快速拉升,眼看要突破前期压力位,我正犹豫要不要追,打开舆情宝一看,主力资金流向显示净流出5000万,而且股价异动原因里写着游资短期炒作,无实质利好支撑——这时候我就明白了,这是假突破,果然下午就跳水了。要是以前只看K线,肯定又追在高点。
还有个功能我觉得对判断支撑位很有用:舆情评分。舆情宝会给每只股票打个0-100分的舆情分,81-100分是强烈正面。比如一只股票跌到了支撑位,如果舆情评分是强烈正面,说明市场消息面、资金面都比较看好,支撑位反弹的概率就大;如果评分是负面,就算到了支撑位,也可能因为抛压太大而跌破。上个月有只消费股,跌到60日均线支撑位,舆情评分85分,显示业绩预增+机构调研频繁,我当时小仓位试了下,果然三天反弹了8个点。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核心还是自己的判断。但对咱们散户来说,本来信息获取就比机构慢,用对工具至少能缩小差距。现在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主力资金流向、舆情评分这些功能的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试试效果,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能找到。
最后再总结下:短线看压力位支撑位,别只盯着K线和均线,结合成交量、主力资金流向和舆情消息,准确率会高很多。刚开始可以从小仓位练起,用工具辅助判断,慢慢就能找到感觉。想试试的朋友,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不定期分享类似的实操技巧,还能第一时间收到舆情宝的免费体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