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港股退市股民会血本无归吗?提前规避退市风险指南

明经理            来源:希财网
明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有个老股民朋友问我:港股要是退市了,手里的股票是不是就血本无归了?这话问得挺实在,我知道他去年踩过一次A股退市股的坑,现在对退市两个字特别敏感。说实话,不光是港股,任何市场的退市机制对散户来说都是道坎,信息不对称、流程不熟悉,很容易慌了手脚。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帮人分析退市案例的经验,聊聊港股退市到底会不会让股民血本无归,以及咱们普通投资者该怎么提前规避风险。

港股退市股民会血本无归吗?提前规避退市风险指南

先得说清楚:港股退市不等于股票直接作废,会不会血本无归,得看退市的具体原因和阶段。港股退市分两种情况,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主动退市一般是公司自己申请,比如私有化回购,这种情况下公司会给股东一个回购价,虽然可能比市场价低,但至少能拿回一部分钱,不算血本无归。我见过最典型的案例是几年前一家互联网公司私有化,当时回购价定在每股6港元,虽然比巅峰时的15港元跌了不少,但持有到最后的股民好歹没亏光。

麻烦的是被动退市,也就是因为业绩不达标、违规操作被港交所强制摘牌。这种情况最让散户头疼,因为流程复杂,时间窗口短。比如去年有只港股因为连续三年亏损被退市,从进入退市整理期到最后摘牌只有18个交易日,每天涨跌幅限制还放宽到20%,散户要是反应慢一点,根本来不及卖。更麻烦的是,有些股票退市后会转到场外柜台交易(OTC),但流动性极差,想卖都找不到对手盘,最后只能捏在手里等,这种才是真的血本无归风险最高的情况。

为什么散户容易在退市股上栽跟头?核心还是信息滞后。港交所的退市规则比A股更严格,比如持续上市准则里提到的最低市值最低股东人数财务指标等,任何一条不达标都会触发退市程序。但这些信号往往藏在财报附注、监管公告里,散户朋友平时盯盘时间有限,很难第一时间把这些碎片化信息串起来。我见过有股民拿着退市股问我:公司上个月不是还发利好吗?怎么突然就退市了?其实人家财报里早有商誉减值风险提示,只是他没注意到。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发现信息差这事儿不是没办法解决。比如希财舆情宝有个风险预警提示功能,专门抓这类退市前兆信号——像监管处罚、连续亏损、股权质押爆仓这些,它会实时从公告、研报、监管文件里扒出来,生成风险报告。记得今年初有只港股被港交所发退市警示函,我通过舆情宝的风险预警提前三天就看到了,当时赶紧提醒身边朋友查自己的持仓,有个朋友正好持有这只股,在退市整理期第一天就卖了,虽然亏了点,但至少没等到摘牌后砸手里。这种实时预警对散户来说太重要了,毕竟咱们没机构那么多人力盯着监管动态。

除了提前预警,退市前的换股决策也很关键。要是手里的股票已经出现退市风险,就得赶紧找替代标的。但港股有2000多只股票,怎么快速筛选?舆情宝的个股对比功能帮了我不少忙——最多能同时对比5只股票,除了常规的财务指标,还能看舆情宝特有的财务评分舆情趋势。比如去年有只地产股退市前,我帮朋友对比了同行业三只股票,通过财务评分(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维度)和舆情趋势(避开负面舆情集中的),最后选了只财务健康、舆情稳定的,算是把退市风险带来的损失补回来了一部分。

说实话,散户对抗退市风险,最缺的不是技术,是信息效率。与其每天刷股吧看小道消息,不如花点时间用工具把信息整合起来。现在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会刷新舆情报告、风险预警提示的免费查看次数,不用花一分钱就能看到监管动态、财务风险这些核心信息。就算想深入用,会员价格也不高,比起踩一次退市股的损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如果你也担心手里的股票有退市风险,或者想提前避开这类雷区,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每天花几分钟看看风险预警和个股对比,至少能让自己在退市风险面前多一分主动。投资这事儿,小心驶得万年船,尤其是在港股这种退市机制更成熟的市场,提前规避风险,比事后补救重要得多。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