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持股时间怎么计算?分红、打新、税务影响全解析

两融张经理            来源:希财网
两融张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持股时间到底从哪天算到哪天?拿了半年分红,为啥扣的税不一样?说实话,自己刚入市那几年,也被这些问题搞晕过。持股时间看着简单,其实跟分红、打新、甚至交税都直接挂钩,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讲,都是实战中总结的干货。

持股时间怎么计算?分红、打新、税务影响全解析

先说说最基础的计算逻辑。持股时间=卖出日-买入日,但这里的日是交易日还是自然日?很多人搞混。其实规则很明确:从你买入股票的当天开始算,到卖出当天结束,按实际持有天数计算,而且算头不算尾。比如1月1日(交易日)买入,1月5日(交易日)卖出,那持股时间就是4天(1日、2日、3日、4日)。要是中间赶上周末或节假日,这些非交易日也算持有时间吗?算的!比如周五买入,下周一卖出,中间周六周日也算持有,持股时间就是3天。

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分红。很多人以为只要分红前买了就能拿红利,其实关键看股权登记日。上市公司会公告股权登记日,只要这天收盘时你还持有股票,就能享受分红。但持股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红利税多少。根据规定:持股1个月以内(含1个月),红利税20%;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10%;超过1年,暂免征收。举个例子,某公司5月10日是股权登记日,你4月10日买入,5月15日卖出,持股35天,超过1个月不满1年,红利税10%;要是3月10日买入,持股60天,同样10%;但如果持有到明年4月11日卖出,超过1年,就不用交红利税了。这里要注意,红利税是按卖出时的持股时间算,不是分红日,所以哪怕分红后拿很久再卖,只要总持股时间够长,也能少交税。

打新也跟持股时间挂钩,尤其是科创板、北交所这些。想打科创板新股,得满足前20个交易日日均持有沪市市值1万元以上,这里的持有按自然日算,只要这20天里每天收盘后有相应市值就行,中间可以买卖,只要日均够。但北交所打新更特殊,需要前20个交易日日均持有北交所股票市值10万元以上,而且必须是北交所股票,沪深的不算。之前有朋友沪深市值够,但没买过北交所股票,结果连打新资格都没有,就是忽略了这点。

税务方面,除了红利税,股票转让个税现在是暂免的,但股息红利税刚才说了,跟持股时间直接相关。这里有个坑:如果中途做了T+0,当天买卖同一只股票,持股时间怎么算?比如早上买1000股,下午卖1000股,当天持有时间算0天;要是之前有底仓,比如之前持有500股,当天又买500股,再卖500股,这时候按先进先出原则,卖的是最早买入的那500股,持股时间按最早买入的日期算。融资融券的情况更复杂,融券卖出的股票,持有时间从融券负债了结日开始算,普通融资买入的跟自有资金买入一样。

讲真,这些规则不算复杂,但实际操作中,散户最头疼的是信息不对称。比如某公司突然宣布分红,股权登记日就3天后,自己没及时看到公告,结果卖早了,少拿一笔分红;或者明明持股快1年了,结果记错买入日期,提前一天卖了,多交10%的税。自己也是从小散过来的,知道每天刷公告、看新闻有多累,有时候公司公告藏在一堆信息里,翻半天找不到关键日期,等看到时早就错过了。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比如最近一直在用的希财舆情宝,它的AI舆情功能里,专门有个业绩披露进展模块,会实时抓取所有公司的分红预案、股权登记日、除权除息日这些关键信息,不用自己一个个翻公告。它会把这些信息整合成舆情报告,直接标出来某公司分红登记日为X月X日,需持股至当日收盘,甚至会根据你的持股情况(如果添加了自选股)推送提醒。说实话,之前某消费股分红,要不是舆情宝提前3天在公众号推了提醒,我差点就因为出差忘了这回事,少赚了几千块红利。

它不光能抓分红信息,像股东增减持、股东大会这些跟持股时间相关的节点,都会在舆情报告里标出来。现在每天登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查看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对散户来说,试错成本几乎为零。

想少踩持股时间的坑,关键是及时获取信息。大家可以去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免费看看你手里股票的分红进展和关键日期;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推送每日舆情报告,不用全天候盯盘,也能把这些关键节点拿捏住。

持股时间这东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算对了能多赚钱、少交税,算错了可能白忙活一场。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话,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吧。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