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我:新股申购到底要不要参与?怎么才能提高中签率?说实话,我刚接触打新那会儿也踩过不少坑。记得2023年有只新股,看名字挺唬人就跟风申购了,结果上市首日直接破发,中签后不仅没赚,还亏了好几百。后来才明白,打新不是闭眼申,得学会筛选和策略,不然就是给券商送手续费。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经验,聊聊新股申购那些事儿,尤其是怎么用好新股申购与中签一览表,顺便说说散户最关心的中签技巧。
先聊聊最基础的:新股申购前,你真的会看一览表吗?很多人打开券商APP的新股列表,只看发行价高低、申购代码,觉得低价股就算破发也亏不多,这想法大错特错。我见过10块钱发行的新股首日跌20%,也见过50块发行的新股涨50%。关键不在价格,在公司值不值这个价。
怎么判断值不值?得看三个核心指标: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发行估值。行业方面,要是赶上政策支持的风口(比如今年的AI、新能源细分赛道),新股表现通常不会差;反之,传统行业且没技术亮点的,就得谨慎。基本面这块,很多散户头疼——招股书几十页,财务数据密密麻麻,根本看不懂。营收、净利润增长多少算好?资产负债率高了有没有风险?这些问题,我现在都靠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解决。它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营运、盈利等6个维度打分,直接给出财务健康评分,像我这种非财务出身的,一看评分就知道公司底子怎么样,省了不少时间。而且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查看财务评分,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体验,对散户太友好了。
发行估值是另一个重点。比如某只新股发行市盈率是30倍,而行业平均市盈率才20倍,这种溢价发行就得小心,破发概率不低。我会把发行市盈率和行业均值对比,超过太多就放弃申购。这一步不用自己算,很多平台的新股一览表里会直接标出来,记得多看一眼。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怎么提高中签率?这事儿没有绝对技巧,但有些方法确实能增加机会。第一,顶格申购。只要你的持仓市值够(沪市1万市值对应1000股申购额度,深市5000市值对应500股),尽量按上限申购,额度越多,配号越多,中签概率自然高。我身边有个朋友,每次都顶格申,一年能中两三次,比零散申购的频率高不少。
第二,多账户打新(合规前提下)。如果家里人有闲置账户,且符合打新条件(有持仓市值),可以让他们也参与,相当于增加了申购次数。但千万别用违规方式操作,合规第一。
第三,选择合适的申购时间。我试过早上9点半、10点半、下午2点、2点半这几个时间段,感觉下午2点左右申购的中签率稍微高一点(可能是心理作用,但试试没坏处)。有数据说这个时间段申购人数相对少,配号更容易集中,大家可以参考。
中签之后呢?别光顾着高兴,操作不对可能白忙活。我见过有人中签后捂到破发,也有人首日冲高没卖,后面跌回发行价。我的习惯是:中签后先看舆情趋势。比如今年中了一只半导体新股,中签当晚我就用希财舆情宝查了它的舆情评分——85分,强烈正面,再看舆情曲线,最近一周都是上涨趋势,说明市场预期不错。上市首日开盘涨了15%,我没急着卖,后来涨到20%才止盈。要是当时舆情评分低,我可能开盘就卖了。
这里得说句实在话,中签后最怕的是情绪化操作。有的散户一看涨了就贪,跌了就慌。舆情宝的舆情评分曲线能帮你理性判断——评分持续走高,说明市场情绪在升温;评分突然跳水,可能有潜在利空,这时候就得警惕。现在每天免费查看1次舆情评分和报告,花几分钟看看,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最后总结下:打新不是捡钱,但也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申购前用财务数据和估值筛掉垃圾股,申购时用技巧提高中签率,中签后用舆情趋势把握卖点。如果你觉得分析财务数据、跟踪舆情太麻烦,真心推荐试试希财舆情宝。它的AI财报评分能帮你快速判断公司好坏,舆情评分曲线能直观看到市场情绪变化,这些功能每天都有免费额度体验,不用花冤枉钱就能先上手。
想试试的朋友,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查几次舆情报告和财务评分,说不定下次中签就能用上。打新是个长期事,用对工具,才能少踩坑、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