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两年AI板块火得一塌糊涂,但想在里面找到真正有潜力的公司,真不是件容易事。我身边好多朋友,要么听消息追高被套,要么拿着好公司却因为看不懂舆情波动提前下车。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我这几年研究AI公司的实战心得,不靠小道消息,就靠一套能落地的分析框架。
第一步:先搞懂AI行业的水有多深
AI不是单一赛道,里面细分领域多着呢,比如算力、算法、应用层,每个领域的逻辑都不一样。之前有朋友看AI涨就随便买,结果买了个做AI硬件的,殊不知今年算力需求爆发,硬件公司订单确实多,但竞争也激烈,利润薄得很。所以第一步得先弄明白,你看好的是AI哪个细分方向,这个方向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是政策支持?还是技术突破?或者是下游需求爆发?
搞清楚方向后,就得筛公司了。AI公司那么多,不可能一个个看。我一般会先拉个名单,把细分领域里市值、营收、研发投入排前20的公司列出来,这一步不用太复杂,财经网站上都能找到。但光有名单没用,关键是怎么从里面挑尖子生。
第二步:用舆情放大镜看公司真实热度
很多人挑公司只看股价涨不涨,这其实本末倒置了。股价是结果,原因藏在市场情绪里。AI板块尤其明显,一个技术突破的消息就能让股价飞上天,一个监管政策又能打回原形。我之前踩过坑,买了家AI应用公司,看着股价蹭蹭涨就追了,结果没几天股吧里全是订单不及预期的讨论,等我反应过来,已经跌了15%。
后来我学乖了,看公司前先看舆情。但全网消息那么多,新闻、研报、股吧评论,一条条翻根本来不及。这时候就得靠工具了,我现在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扫一遍关注的AI公司。它能实时抓全网的舆情信息,不管是新闻里的业务进展,还是研报里的行业分析,甚至是股吧里散户的讨论,都能汇总起来。最关键的是,它会用AI解读这些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直接生成舆情报告,连股价异动原因、主力资金流向这些细节都标出来了。
比如上个月看一家做AI算法的公司,舆情宝上它的舆情评分从52分(强中性)一路涨到83分(强烈正面),评分曲线往上走的时候,报告里提到新模型通过测试,大客户订单落地,还有主力资金净流入的数据。当时我就觉得这公司值得重点跟踪,果然后面股价跟着起来了。这种评分机制挺直观的,0-100分,多少分对应什么标签写得明明白白,不用自己瞎猜情绪好坏。
第三步:拿财务体检表筛掉虚胖公司
AI公司很容易讲故事,但故事讲得再好,财务撑不住也白搭。我见过不少AI概念公司,研发投入烧钱如流水,营收却没动静,这种就属于虚胖,碰不得。但财务报表那么多数据,散户哪看得懂?净利润、毛利率、ROE这些词堆在一起,头都大了。
后来发现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挺实用。它不只是把财务指标列出来,而是拆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经营盈利能力这些维度,每个维度单独评分,最后给个总财务评分。比如有次对比两家AI公司,A公司近一年财务评分85,五年评分82,说明长期财务健康;B公司近一年70,五年才55,一看是短期靠补贴撑着,长期盈利能力不行。再结合它的AI估值功能,直接告诉你当前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未来有多少上涨空间,安全买点在哪里。这样一来,不用自己算PE、PB,也能判断公司是不是真赚钱,值不值得买。
最后说句大实话
选AI最牛公司,真不是一拍脑袋的事。得先看懂行业,再筛舆情,最后验财务,缺一步都可能踩坑。我现在每天花在研究上的时间比以前少了一半,因为很多信息处理、数据筛选的活儿,舆情宝帮我干了。比如看研报,以前几十份研报看到眼瞎,现在它直接提炼核心观点,汇总机构评级和平均目标价,省了不少事。
如果你也觉得研究AI公司头疼,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现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这些功能的免费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感受下。就算后面想开通会员,也先看看免费功能够不够用,毕竟投资讲究的是花小钱办大事,对吧?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推送,不用整天盯盘也能及时掌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