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问我,散户能不能用DeepSeek这类AI工具自己写选股公式。说实话,我刚接触量化的时候踩过不少坑——要么是对着Python教程学了半个月,还是写不出净利润连续增长且MACD金叉的代码;要么是好不容易写出公式,回测时年化收益30%,实盘却亏得找不着北。今天就聊聊我用DeepSeek编选股公式的经验,全是实操干货,新手也能跟着做。
先说说散户自己写公式最容易卡壳的地方。我见过很多朋友,对财务指标、技术形态门儿清,比如知道毛利率大于30%KDJ低位金叉是好信号,但一到把这些条件转化成代码就懵了。要么是语法错误一堆,要么是条件写得太死板——比如只限定MACD金叉,却忘了排除那些刚金叉就跌破均线的股票。以前我用传统量化平台,光是调试一个双均线策略的参数就熬了三个通宵,最后发现实盘根本跑不赢大盘。
后来试了DeepSeek,最大的感受是省时间。它支持自然语言直接转公式,不用学编程。比如我想选近3个季度营收环比增长超15%,且最近10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的股票,直接把这句话输进去,它就能自动生成代码,还会标注每个条件的逻辑是否合理。上周我用这个方法写了个策略,回测时发现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个条件容易受游资炒作影响,它还会提示建议结合舆情评分过滤短期情绪干扰——这点提醒倒是让我想起另一个工具。
其实写公式的核心不是代码,是选什么因子。以前我总盯着PE、ROE这些基础指标,但现在市场越来越卷消息面。比如某只股票突然出现20家机构集中调研,或者舆情评分从50分飙升到80分,这些信号比单纯的财务数据反应更快。但散户想收集这些信息,得翻研报、刷股吧、盯龙虎榜,一天下来眼睛都花了,还可能漏掉关键数据。
这时候我会用希财舆情宝辅助。它能实时抓全网的个股舆情,不管是新闻、研报还是股吧讨论,都能通过AI解读出利好利空,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我最近想写一个舆情评分连续5个交易日在60分以上,且研报综合评级为买入的选股公式,直接把舆情宝里的舆情评分和研报评级当因子,比只用财务指标的策略胜率高了近20%。而且它不光有评分,还能看到评分背后的原因——是主力资金在加仓,还是业绩预告超预期,这些都能帮我优化公式条件。
可能有朋友觉得这类工具收费贵,其实不用有顾虑。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像舆情报告、舆情评分这些核心数据,不用花一分钱就能看。我现在每天早上花10分钟,用它看看自选股的舆情趋势,再把关键数据输进DeepSeek生成公式,筛选效率比以前手动翻研报高太多了。
最后说个小提醒:写公式别贪多因子。我之前试过把舆情、财务、技术指标堆了十几个条件,结果选出来的股票要么就一两只,要么就全是冷门股。现在我一般控制在3-5个核心因子,比如舆情评分>60分+研报买入评级+近1年财务评分>70分,这样选出来的股票既有消息面支撑,基本面也扎实。
想试试的朋友,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的免费额度足够基础筛选;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能收到每日舆情报告和选股技巧。工具是辅助,关键还是得结合自己的投资逻辑——毕竟公式是死的,市场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