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买指南针指标前,散户要懂的技术指标使用逻辑

许经理            来源:希财网
许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说实话,我刚入市那几年,特别痴迷各种技术指标。什么MACD金叉、KDJ超卖、布林带突破,只要听说哪个指标胜率高,不管是免费的还是付费的,我都想试试。当时甚至花了小几百买过一个号称指南针升级版的指标工具,结果呢?该亏还是亏。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光盯着技术指标炒股,就像拿个放大镜在森林里找路——能看到脚下的草,却看不到前方的坑。

买指南针指标前,散户要懂的技术指标使用逻辑

散户用技术指标最容易踩的坑,其实就两个:一是把指标当圣旨,二是不知道指标背后的逻辑。比如MACD金叉,明明是买入信号,可第二天股价反而跌了。你去翻当时的新闻,可能公司前一天刚出了个减持公告,或者行业突发政策利空。这时候技术指标早就被消息面带偏了,你还盯着金叉死磕,不套你套谁?

还有更头疼的,有时候好几个指标信号会打架。KDJ显示超买该卖,MACD却在金叉该买,成交量又缩量,到底听谁的?这时候大部分散户要么凭感觉蒙,要么干脆不操作,活生生错过机会。其实这时候缺的不是指标本身,而是把这些信号串起来的主线——这个股票最近到底发生了什么?资金是在进还是出?市场情绪是好是坏?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看技术指标前,先搞清楚这只股票当下的状态。比如看到股价突破布林带上轨,我不会马上追,而是先去查三个东西:最近有没有利好消息?主力资金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公司业绩披露有没有超预期?这三个问题搞明白了,再回头看技术指标,心里才踏实。

不过说实话,自己手动查这些信息真的太费时间了。新闻、研报、股吧、资金数据,一圈看下来最少半小时,等你分析完,股价可能都走完一波了。直到去年开始用希财舆情宝,这个问题才算解决了。

它最让我觉得实用的一点,就是把技术面和其他维度的信息整合到一起了。比如你看某只股票的MACD出现底背离,想判断是不是反转信号,直接点开它的舆情报告,里面不光有MACD、KDJ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值和分析,还会告诉你近期股价异动原因——是主力资金在吸筹,还是游资短期炒作?同时能看到利好/利空消息汇总,如果里面列了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0%行业政策扶持这类信息,再结合技术指标的买入信号,胜率自然就高多了。

更关键的是它的舆情评分功能。每个股票都有个0-100分的评分,对应正面、负面这些标签。比如你看到KDJ金叉,但这只股票的舆情评分只有30分(负面标签),下面风险预警里写着股东近期大额减持,那这个金叉你还敢信吗?反过来,如果舆情评分85分(强烈正面),资金面显示主力净流入,这时候技术指标的信号才更有参考价值。

对散户来说,免费体验这点也挺友好。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和技术面分析额度,不用一开始就花钱。你先拿几只股票试试,看看它分析的股价异动原因和你自己判断的是不是一致,感受下把技术指标和舆情、资金结合起来的效果。反正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用它快速过一遍持仓股的舆情评分和技术面分析,几分钟就能搞清楚今天该重点关注哪些信号,比以前自己瞎琢磨效率高多了。

其实炒股这事,工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工具是真的难。与其花冤枉钱买各种单一指标,不如试试把技术面、消息面、资金面串起来看。想体验的话,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够用了;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自选股的消息推送,不用一直盯盘也能及时掌握关键信息。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