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里,AI概念股又成了热议焦点。后台不少朋友问我,说想布局这个方向,但打开行情软件一看,各种带AI智能标签的股票一大堆,到底哪些是真有业绩支撑,哪些只是蹭概念?说实话,我刚接触AI板块时也踩过坑——2023年那会儿追过一只看似热门的AI股,结果买完没几天就出了核心技术依赖外部采购的利空,直接套了两个多月。后来我才慢慢摸索出一套方法,现在选AI概念股时,踩雷的概率小了很多,今天就把这些实操经验分享给大家。
先说第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怎么判断一只AI概念股是真热点还是伪概念?以前我都是手动刷财经新闻、翻券商研报,还要盯着股吧和雪球的讨论,一天下来眼睛都看花了,关键是信息太多太杂,利好利空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关键。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效率才提上来。比如我常用的希财舆情宝,它有个AI舆情功能挺实用——能实时抓取全网的个股消息,不管是新闻、研报还是股民讨论,都能汇总起来,再通过AI大模型解读这些消息对股票的实际影响,最后生成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像去年AI算力板块爆发时,我通过舆情宝看某细分领域的股票,当时好几只舆情评分都在80分以上(属于强烈正面),而且趋势评级显示上涨,结合这两个指标选的标的,后面确实吃到了一波行情。对散户来说,不用自己挨个筛选信息,直接看评分和趋势,至少能避开那些舆情评分低于40分(负面)的坑。
第二个要点,得学会看懂机构的真实态度。AI概念股的研报特别多,券商动不动就发买入评级,但里面的水分其实不少。以前我硬着头皮看研报,几十页的内容翻下来,重点在哪都找不到。现在用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就省心多了——它会把全网研报的核心要点提炼出来,比如综合评级是买入还是增持,平均目标价多少,公司的新业务进展、产能利用率这些关键数据都标得清清楚楚。记得今年初有只AI应用端的股票,表面看研报都说看好,但舆情宝提炼后发现,好几家券商在未来前景里提到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可能下滑,虽然评级还是增持,但这种细节其实是风险提示。后来这只股票果然因为业绩不及预期跌了不少,我当时就是看到这些信息才没下手。
当然,光看利好还不够,风险预警必须放在心上。AI板块波动大,踩雷的后果可不轻。比如有些公司商誉占比高,一旦减值就是大雷;还有些可能涉及监管处罚,这些消息散户很难第一时间察觉。我之前就吃过这方面的亏,买了只AI股后没几天,公司突然公告收到监管问询函,股价直接低开5个点。现在用舆情宝,它有个风险预警提示功能,像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风险点都会实时更新,前阵子我关注的另一只AI股,舆情宝提前3天就提示了股东减持计划,我赶紧减了仓,避开了后面的回调。
其实选AI概念股,核心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机构有专业团队分析,散户靠自己很难跟上节奏。但现在有工具能帮我们缩小差距,比如我提到的舆情宝,它把消息面、资金面、研报面这些散户难处理的信息,都转化成直观的评分和结论。最重要的是,它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像舆情评分、研报核心观点这些关键功能,不用花钱就能看,就算想深入用,会员价格也不高,一杯咖啡钱就能用一周,比起踩雷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最后提醒一句,AI概念股虽然弹性大,但波动也剧烈,千万别追着代码瞎买。如果想试试我这套方法,不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免费体验一下舆情解析和研报提炼,先从看懂一只股票的舆情和研报开始,慢慢建立自己的选股逻辑。投资是个长期事,用对工具、找对方法,才能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