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问我,指南针的三把锁指标到底该怎么用?作为用了好几年技术指标的老股民,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这个指标的具体运用,全是我实操中的经验,新手朋友看完应该能少走不少弯路。
先说说这三把锁到底是啥。其实它不是单一指标,而是一套组合信号,简单说就是把趋势、资金、买卖点这三个维度的关键信号整合到一起,据说设计初衷是帮散户解决看对指标却做错方向的问题。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这不就是把MACD、成交量、KDJ这些常见指标打包了吗?后来用多了才发现,关键在于三把锁同时出现时的信号共振,这比单一指标靠谱不少。
具体怎么用呢?我分三个场景跟大家说。
第一个场景:判断趋势是不是真的稳了。很多人炒股喜欢追涨,但经常追到山顶,问题就出在没分清趋势是短期反弹还是真的反转。我之前用三把锁的时候,会重点看趋势锁和资金锁有没有同时解锁。比如趋势锁可能对应股价突破60日均线,资金锁对应连续三天主力资金净流入,这时候如果买卖点锁也出现金叉信号,三把锁齐了,我才会考虑这趋势可能真的要起来了。但说实话,光看这三个还不够,记得去年有只票,三把锁全亮了,我赶紧买进去,结果第二天公司出了个监管问询函,直接低开5个点,指标完全没反应过来。
第二个场景:找买卖点的时候怎么过滤假信号。散户最头疼的就是一买就跌,一卖就涨,其实很多时候是被假信号坑了。我现在用三把锁找买点,会等买卖点锁出现两次确认。比如第一次金叉出现时,我不会马上动手,等回调后第二次金叉,同时趋势锁和资金锁没失效,这时候介入胜率会高很多。卖点反过来,死叉第一次可能是洗盘,第二次死叉加上资金锁开始流出,就得果断走。不过这里有个痛点,有时候指标信号刚出来,突然冒出个行业利空,比如政策收紧什么的,这时候指标就失灵了,你根本不知道是该信指标还是信消息。
第三个场景:仓位控制结合三把锁强度。不是所有三把锁信号都值得重仓,得看信号强度。我会把三把锁的锁定程度分个级,比如趋势锁牢不牢固(股价在均线上方运行多久)、资金锁力度大不大(净流入金额占比)、买卖点锁是不是在低位出现(低位金叉比高位金叉靠谱)。如果三个都是强信号,我可能会给到5成仓;要是有一个信号弱,最多3成仓。但这里又绕回那个老问题:信号强不强,有时候得看市场认不认可,万一市场突然对这个板块失去兴趣,再强的指标也扛不住。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会问:那到底怎么解决指标和消息面脱节的问题?说实话,我之前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直到去年开始用希财舆情宝。它里面有个AI舆情功能,我觉得特别实用。就拿刚才说的指标出现但消息利空的情况来说,现在我看到三把锁信号后,会先打开舆情宝看看这只股票的舆情评分。它会从消息面、资金面、业绩面这些维度,给股票打个0-100分,比如80分以上就是强烈正面,50分以下可能有潜在风险。像上次那只监管问询的票,如果当时我提前看了舆情宝,就会发现它的舆情评分已经掉到30分,标签是负面,下面还有风险预警提示监管处罚,肯定就不会急着买了。
而且它不光有评分,还有个舆情趋势曲线,能直观看到最近一周舆情是在变好还是变坏。比如有时候三把锁刚出现,但舆情曲线一直在往下掉,这时候我就会多留个心眼,可能是指标滞后了。反过来,如果舆情评分在慢慢涨,指标也出现信号,这种共振才更踏实。
当然了,我不是说三把锁指标没用,技术指标是基础,但得结合市场真实情绪和消息来用。就像开车,仪表盘(指标)很重要,但还得看路况(消息面)。舆情宝对我来说,就像是个路况预警系统,每天花几分钟看看舆情报告,知道这只票最近有没有什么潜在的雷,机构是在看多还是看空,心里就有数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散户炒股难就难在信息不对称,机构有专门的团队分析消息,我们只能自己慢慢研究。不过现在有这些智能工具能帮上忙,也算多了个帮手。大家要是也想试试,可以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和评分可以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下,觉得有用再考虑要不要深入用。对了,想每天收到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提醒,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有啥突发情况会及时推给你,不用老盯着盘。
炒股这事儿,没有百分百准的指标,关键是形成自己的分析体系,技术指标+消息面验证,再加上好的工具辅助,长期下来胜率自然会提高。希望今天说的这些对大家有帮助,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