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说自己被所谓的荐股平台高收益炒股群骗了,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看着那些聊天记录里的转账截图和哭诉,真的挺心疼的。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万一真遇上这种事该怎么办,以及怎么才能避免以后再踩这种坑。
一、被骗后别慌,这三步先做了再说
上个月有个老股民大哥跟我讲,他被一个老师拉进群,说跟着操作能翻倍,结果不到一周就亏了18万。他当时第一反应是删聊天记录,觉得太丢人了——这绝对是大错特错!所有证据一定要留好,一个都不能删。
具体要留什么?转账记录(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的转账截图,备注里的入金会员费字样都别漏)、聊天记录(尤其是对方承诺收益、诱导转账的话术)、平台截图(APP界面、网址、客服联系方式),甚至通话录音都可以存着。这些东西是后面维权的关键,缺一个都可能影响进度。
然后赶紧报警。别想着私了,骗子平台跑路快得很,越拖钱越难追。直接去就近的派出所,或者打110,记得带齐刚才说的证据,跟民警讲清楚事情经过:什么时候接触的平台、怎么被诱导的、转了多少钱、平台现在什么状态。报警后会拿到受案回执,保存好,后面可能要用到。
最后一步是投诉举报。除了公安,金融监管部门也管这事。可以打12315(市场监管)、12378(银保监会),或者去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网站提交材料。要是平台涉及虚假宣传,还能向工信部投诉(12300)。多渠道投诉能增加处理效率,我见过最快的案例,三个月就追回了部分损失。
二、为什么散户总掉进炒股平台的坑?
说实话,我接触过不少被骗的股民,发现大家踩坑的原因其实挺像的。
最常见的就是信息不对称。骗子平台会包装得特别专业,发假的资质证书、名师简历,甚至伪造交割单,说自己能内幕消息稳赚不赔。散户没渠道核实这些信息,一听高收益就上头了。
还有就是贪心作祟。我理解大家想赚钱的心情,但股市哪有稳赚不赔的?那些说月收益30%保证不亏的,要么是骗子,要么是违规操作。之前有个大姐跟我说,对方承诺亏了算平台的,赚了分你一半,结果她投了20万,平台直接打不开了——这种保本保收益的话术,本身就是违规的,正规平台根本不敢说。
当然,也有朋友是缺乏工具辅助筛选。平时看消息都是刷股吧、听群里大神推荐,没有系统的方法辨别平台或股票的真实性。其实现在有不少工具能帮上忙,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三、不想被骗?先学会用工具筛雷
防范比事后补救更重要。这两年我自己总结了一套筛雷方法,尤其是在用工具辅助之后,踩坑概率低了很多。
首先,选平台先查资质。正规的炒股平台必须有证监会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直接去证监会官网就能查。要是对方支支吾吾拿不出资质,或者说我们是境外平台,国内查不到,赶紧跑,十有八九是假的。
其次,别信内幕消息,看数据说话。骗子最爱用内幕独家当诱饵,但真实的市场信息其实是公开的,只是散户很难高效整合。比如我现在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的风险预警功能,它能实时抓取全网的监管处罚、商誉减值、机构评级异动这些信息。之前有个号称新能源黑马的平台,我用舆情宝一查,发现关联的股票舆情评分才12分(严重负面),点进去一看,证监会刚发了处罚公告,说这家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这种雷,靠人工刷新闻根本来不及发现。
还有就是盯紧舆情评分。舆情宝会给每只股票或关联主体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80分以上才是强烈正面,低于40分就要警惕了。比如之前有个用户问我某平台推荐的股票能不能买,我让他去查舆情评分,结果只有28分(负面),标签里直接标了监管处罚股东减持,这种明显有问题的,肯定不能碰。
四、免费工具用起来,别再交智商税
说实话,散户防骗真的不用花大钱。像希财舆情宝,现在微信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都有刷新的舆情解析、评分查看额度,不用下载APP,打开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就能用。我自己每天都会用它看几只关注股票的舆情趋势,比如评分曲线突然下跌,就得赶紧看是不是有负面消息;要是评分持续在60分以上,说明市场情绪不错,至少短期内风险小一些。
当然,免费额度有限,像财务评分、估值分析这些进阶功能需要开通会员,但比起被骗几万几十万,这点投入真的不算什么。毕竟,用工具提前筛掉一个雷,可能就帮你省下了几个月的工资——这种投入产出比,比盲目跟风炒股靠谱多了。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炒股本来是为了改善生活,别让骗子毁了心情和积蓄。被骗了别慌,按步骤止损;没被骗的,现在就去核实手里的平台资质,或者用工具筛一遍潜在风险。想试试舆情宝的,直接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够用了,先体验再说。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市场风险预警和政策解读,不用盯盘也能及时避坑。
记住,股市里最稳的收益,永远是先学会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