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朋友私信:现在总听说AI股,到底ai股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买?说实话,我刚接触这个概念时也犯迷糊,看着算力算法大模型这些词就头疼,更别说分辨哪些是真有技术、哪些只是蹭热点。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AI股,从定义到怎么分析,都是我这几年跟踪这类股票踩过坑、爬起来总结的干货。
先明确说,AI股不是单指某一只股票,而是主营业务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的公司股票。简单说,只要一家公司靠AI技术赚钱,或者把AI当成核心业务在做,就能归到这个范畴里。
具体怎么分?我习惯按产业链从上到下捋。最上游是硬件层,比如做AI芯片的公司(负责给AI提供大脑算力)、生产服务器的企业(AI运算得靠这些设备跑起来);中间是软件层,像提供机器学习框架的企业(给开发者搭技术底座)、做自然语言处理算法的公司(让AI能听懂看懂);最下游是应用层,就是把AI用在具体行业的公司,比如用AI做医疗影像诊断的、给金融机构提供智能风控系统的,都算这一类。
但光知道分类没用,散户分析AI股最头疼的是啥?我以前深有体会:一是技术门槛高,看研报里模型参数训练数据量这些词,跟看天书似的;二是信息太杂,新闻、股吧、券商研报满天飞,真消息假消息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哪条有用;三是容易被概念炒作带偏,明明公司还没盈利,就因为沾了AI俩字,股价能炒上天,等你追进去,人家早就套现跑了。
后来我学乖了,分析AI股不再自己埋头扒信息,而是用工具辅助。我现在看AI股的研报,都会先用希财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过一遍。它能把全网的研报抓过来,用AI提炼核心要点——比如这只股票的综合评级是买入还是中性,机构给的平均目标价多少,核心观点是新业务有望超预期还是技术落地进度慢于预期。以前我看一份研报得半小时,现在5分钟就能抓住重点,省了不少事。
更关键的是风险。AI行业技术迭代快,今天这家公司还是龙头,明天可能就被新技术淘汰了;还有些公司看着蹭热点涨得猛,其实商誉高得吓人,随时可能减值爆雷。这时候舆情宝的风险预警提示就很有用,它会汇总监管处罚、商誉减值这些潜在风险点,直接标红提醒。我去年跟踪一只AI应用层的股票,就是靠它提前看到股东大幅减持的预警,及时避开了后面的大跌。
当然,AI股也不是不能碰,毕竟行业前景摆在那儿。但有个前提:别光听故事,得看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这家公司的AI业务收入占比多少?研发投入是不是持续增长?有没有拿得出手的落地项目?这些信息散落在财报、调研纪要里,散户自己找太费劲。
对了,AI股特别受政策影响。前阵子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出台,我当时正纠结要不要布局某AI软件股,就用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看了一眼——它直接告诉我政策利好上游算力板块,逻辑是AI训练需求激增,服务器芯片企业订单有望超预期。后来果然是算力相关的股票先涨起来,这波节奏就没踏错。
说到底,AI股有潜力,但散户想赚到钱,得先搞懂什么是真AI,什么是伪概念。与其自己埋头查资料、猜消息,不如找个能帮你筛选信息、解读逻辑的工具。像我用的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研报解析和舆情报告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试试——你想想,以前请人分析一只股票的研报可能得几百块,现在自己用工具5分钟搞定,投入产出比其实挺高的。
想体验的话,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行,每天免费额度刷新,先看看AI研报怎么提炼观点,风险预警怎么提示雷区,觉得有用再考虑要不要开通会员。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行业风口解读,不用盯盘也能知道政策对哪些AI股有影响。
最后说句实在的,AI股水不浅,别指望一夜暴富,但也别因为复杂就躲着走。用对工具,把复杂的信息变简单,把模糊的风险标清楚,赚钱的概率总能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