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现在AI选股工具这么多,到底哪个好用?尤其是免费版的,能不能真帮上散户?说实话,我以前选股也踩过不少坑——盯着股吧看半天,消息真真假假分不清;研报一篇篇翻,专业术语看得头大;好不容易选只股,结果突然来个利空,自己还后知后觉。后来用了不少工具,慢慢摸索出点门道,今天就聊聊AI选股器第一名免费版的实操攻略,全是我这几年的真实经验。
先说说为啥散户需要AI选股器吧。咱们普通投资者跟机构比,差在哪儿?信息获取慢、分析能力弱。机构有团队盯着研报、新闻、资金流向,咱们自己看,要么没时间,要么看不懂。比如去年有次,我盯着一只股的股吧,里面一会儿说利好,一会儿说利空,吵了几百页,我熬到半夜也没理出个头绪,第二天股价跌了才发现是有篇利空研报没看到——这就是信息差害的。
后来我开始研究AI选股工具,试了不少,发现好用的关键得看这几点:能不能把复杂信息变简单,能不能给明确的判断依据,最重要的是,免费版能不能真让散户用起来不费劲。
先说舆情吧,这玩意儿太重要了。一只股票短期涨跌,很多时候就看市场情绪。以前我看舆情,得刷新闻、翻研报、逛股吧,一天下来眼睛都花了,还经常被标题党带节奏。说实话,我试过连续三天熬夜看一只股的消息,结果第二天开盘还是踩了雷——有个监管处罚的消息藏在角落里,我没看到。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才发现这事儿能省不少力。它会实时抓全网的消息,不管是新闻、研报还是股吧讨论,都用AI解读出利好利空,还生成个舆情评分,0到100分,多少分对应什么情绪标签写得清清楚楚。比如80分以上就是强烈正面,说明最近市场都看好;要是20分以下,就得小心了。我现在选一只股,先看它的舆情评分曲线,最近是往上走还是往下掉,心里大概就有谱了。以前得花两小时梳理的消息,现在5分钟看个报告就搞定,效率高太多了。
再说说研报。机构研报动辄几十页,全是专业术语,咱们散户哪有精力啃?我以前硬着头皮看过几份,看完只记住买入持有,至于为啥推荐、风险在哪,根本没搞懂。后来用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才发现研报还能这么看。它直接把研报核心要点提炼出来,比如综合评级是买入还是增持,平均目标价多少,核心观点是新业务超预期还是产能扩张,甚至连业绩预测都给总结好了。有次我看一只消费股,研报里说渠道改革有望提升利润率,我没概念,舆情宝直接提炼出明年营收增速预计15%,这不就清楚了?省得我自己猜来猜去,还容易猜错。
光看舆情和研报还不够,公司本身健不健康也很重要,这就得看财务数据了。以前我看财务报表,净利润、毛利率这些指标一堆,哪个重要?怎么对比?完全没头绪。舆情宝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这些维度,每个维度打个分,最后来个总评分。比如近一年财务评分85分,说明公司运营得不错;要是50分以下,就得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风险了。我上次对比两只医药股,一个财务评分80,一个60,虽然60分那只舆情评分高,但财务评分低,我还是选了80分的,毕竟公司底子好才靠谱。
最让我觉得实用的是它的策略选股。你可以自己组合条件,比如趋势上涨+舆情评分强烈正面+一年财务评分良好,系统直接帮你筛出符合条件的股票。我试过用研报评级买入+估值上涨空间30%,筛出来几只小票,后来还真有两只涨得不错。以前自己手动筛选,得一个个对比数据,眼睛都看花了,现在点几下鼠标就搞定,还能保存策略,每天自动更新选股池,省心得很。
说实话,用了这些工具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散户选股不用再瞎蒙了。以前靠感觉、听消息,亏多赚少;现在靠数据、靠分析,心里踏实多了。可能有人会说,这种工具是不是很贵?其实还好,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比如舆情解析、研报解析这些,每天能看几次,足够咱们初步筛选了。要是觉得好用,开通会员也花不了多少钱,比起踩一次坑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啥。
想试试的话,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的免费额度记得用,看看是不是真能帮你提高选股效率。选股这事儿,工具用对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