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人问我,AI科技板块这么火,到底该怎么选股票?说实话,前几年我刚接触这个领域时,踩过不少坑。那会儿要么是听别人说哪个概念热就冲进去,要么是对着一堆研报看到头晕,结果往往是买在高点,卖在低点。后来我才慢慢明白,选AI科技股真不是靠感觉,得有套实实在在的方法。
先说说我以前的问题吧。AI科技细分领域太多了,光芯片、算法、应用就有一大堆公司,每家都在说自己技术领先,到底谁是真有料,谁在蹭热点?我试过自己去查公司财报,看研发投入占比、营收增速这些数据,结果对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半天理不出头绪。更头疼的是市场消息,今天这个公司发新品,明天那个政策出利好,股吧里多空吵架能翻几百页,到底哪些消息是真影响股价的?有次我看到某AI股突然大涨,跟着追进去,后来才发现是个假消息,直接被套了20%。
后来我开始琢磨,有没有办法把这些复杂的信息整合起来,用更简单的方式判断?试了不少工具,直到去年开始用希财舆情宝,才算找到点门道。今天就结合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下怎么用工具+方法筛选AI科技股,普通散户也能上手。
第一步,先看行业大方向,别逆着趋势来。AI科技这两年政策支持力度不小,从算力建设到应用落地,每个细分领域的节奏都不一样。比如今年上半年,算力芯片因为需求爆发涨得好,下半年可能应用端的机会更多。但怎么知道哪个细分领域现在最受关注?我以前是每天刷新闻、看行业研报,现在直接用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它会把最新的政策、行业动态拆解清楚,比如前阵子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出台,它直接告诉我哪些环节(像算法框架、数据服务)最受益,逻辑是什么。省了我大量时间,不用自己去拼凑信息。
第二步,缩小范围到具体公司,先看底子厚不厚。AI公司烧钱厉害,要是基本面不行,技术吹得再响也可能撑不住。我现在会重点看两点:一是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AI行业至少得15%以上才算正常;二是经营性现金流,要是一直负数,就得小心了。但这些数据从财报里扒出来还要自己算,很麻烦。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帮了我大忙,它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6个维度,直接给出财务评分。比如有次我看两家AI应用公司,表面营收都在涨,但舆情宝财务评分一个80多分(强烈正面),一个才50分(弱中性),点进去一看,低分那家研发投入增速远低于营收,现金流也是负的,果断排除。
第三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看市场情绪和机构态度。AI股波动大,有时候公司本身没问题,但市场情绪差,也会跟着跌。我以前吃过好几次亏,选了个财务不错的公司,结果因为行业突发利空,股价硬是被带下来。现在我每天都会看舆情宝的舆情评分,每只股票0-100分,对应正面、负面这些标签。比如某AI芯片股,前段时间舆情评分突然从70分掉到40分(负面),点进去看舆情报告,发现是行业库存预警的消息传开了,虽然公司本身业绩没出问题,但市场情绪已经转空,这种时候就不能急着买。而且它还有个舆情评分曲线,能看出情绪是在变好还是变坏,比单纯看新闻直观多了。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这些功能是不是很贵?其实还好,我一开始也担心付费问题,后来发现它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像舆情报告、研报解析这些核心功能,每天都能刷新免费查看次数。我现在每天花10分钟,用免费额度看看几只重点股的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基本就能判断要不要进一步研究。要是觉得好用,开通会员也不贵,具体可以自己去看权益,反正我算下来,用它帮我避开一次踩雷,省下的钱就远超会员费了。
说实话,选AI科技股确实比传统行业难,但找对方法和工具,能少走很多弯路。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的公众号,看看推送的行业利好和自选股消息,不用整天盯盘,关键信息也不会漏。如果你也想试试,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就能免费体验,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有最新的市场分析。记住,选股票不是猜大小,用对工具,把复杂的信息变简单,赚钱的概率才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