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超级智能概念刚火的时候,我跟风买过两只相关股票,结果一个月不到就亏了近20%。那会儿真是瞎操作——要么看论坛有人说这公司技术国内领先就冲进去,要么盯着K线图觉得放量上涨肯定要涨,完全没搞懂背后的逻辑。后来割肉离场时才发现,自己连公司主营什么业务、有没有实际订单都没弄清楚,踩坑一点都不冤。
说实话,散户选概念股最容易犯两个错:要么被概念热冲昏头,不管公司基本面;要么想研究却被海量信息淹没——研报几十页、新闻满天飞、股吧吵成一团,看半天也抓不住重点。这两年我慢慢摸索出一套筛选逻辑,加上工具辅助,踩雷少了很多,今天就聊聊怎么选超级智能概念股。
第一步得看真东西。概念再火,公司没实际业务支撑都是空谈。比如有的公司说自己搞超级智能,但财报里研发费用占比不到3%,营收全靠传统业务,这种就得谨慎。我一般会先看公司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增速、核心技术专利数量,还有有没有和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企业合作——这些数据在财报里都能找到,只是手动翻太费时间。
第二步要盯政策风向。超级智能属于前沿领域,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影响行业前景。比如去年某部门出台的智能产业规划,明确提到要重点扶持算法研发和算力基础设施,当时我就重点看了这两个方向的公司。不过政策解读也有讲究,不能只看标题,得弄清楚具体补贴对象、资金落地时间,这些细节往往藏在文件里,以前我得逐字逐句抠,现在省事多了。
第三步最关键,就是判断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这部分最容易踩坑,因为概念股消息太多太杂,真假难辨。比如某只股票突然大涨,有人说是拿到大订单,有人说是机构炒作,散户根本分不清。我现在会用希财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功能,它会把一只股票的舆情从0-100打分,对应正面、负面等标签。比如上个月看一只超级智能概念股,舆情评分85分,标签是强烈正面,点开报告一看,原来公司刚发布了新一代算法产品,多家机构研报都给了买入评级,资金面显示主力净流入——这些信息它都帮我整合好了,不用自己到处查。
其实选概念股,最怕的是热闹时进场,冷清时套牢。去年有只超级智能概念股,舆情评分从80多分一路掉到30分,我当时看到评分曲线往下走,就赶紧减仓了,后来果然爆出公司业绩造假。这种风险信号,单靠手动盯盘很难及时发现。
说实话,以前我也觉得付费工具没必要,自己花时间研究就行。但试过之后才发现,效率差太多了——以前分析一只股票要两小时,现在用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几秒钟就能看到核心观点,比如公司AI芯片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0%机构目标价较现价有30%上涨空间,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分析好几只股票。而且它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像舆情报告、研报解析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我刚开始就是每天免费看几次,觉得有用才开通的会员。
想试试的话,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用,每天刷新免费额度,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有更多选股干货。选概念股,关键在精不在多,用对方法和工具,才能在热点中找到真正有潜力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