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炒股那几年,我是真没少在洗盘上栽跟头。记得2020年拿过一只消费股,当时看着它从20块慢慢涨到25块,心里正美滋滋,结果突然连着三天跌回22块,股吧里全是业绩暴雷主力出逃的帖子。那会儿我哪见过这阵仗,连夜割肉,想着保住本金最重要。结果割完第二天,这票直接高开高走,半个月干到30块。后来复盘才发现,那三天回调时成交量根本没放大,而且20日线稳稳当当撑着——典型的洗盘,可当时我愣是把它当成了出货。这几年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踩过的坑多了,也总结出些门道,今天就聊聊洗盘最明显的三个特征,都是实打实从亏损里熬出来的经验,希望能帮到和我当年一样慌慌张张的朋友。
第一个特征,股价回调但成交量一定要缩下来。主力洗盘的目的是把不坚定的散户震出去,不是真的要出货,所以抛压不会大。我现在看盘,会习惯性把回调时的成交量和前5个交易日的平均量对比。如果回调时成交量能缩到平均量的60%以下,甚至50%,那就要多留个心眼。就像去年那只新能源票,从18块拉到22块后回调,前三天量能分别是平均量的70%、55%、45%,一天比一天缩,当时我心里就有数了——这不是出货,主力舍不得把筹码便宜卖。果然,缩量到第四天,一根大阳线直接拉回23块,后面一路涨到28块。要是当时看到放量下跌,比如量能突然飙到平均量的150%以上,那我肯定跑得比谁都快。
第二个特征,关键支撑位跌不破或者破了很快收回来。这里说的关键支撑位,不一定是均线,也可能是前期震荡平台的低点,或者是某个整数关口。我习惯看10日线和20日线,这两条线主力一般不会轻易让它破。去年有只半导体票,拉升后回调到10日线附近,连续两天低开,看着要破位,结果每次跌到10日线就被拉起来,收盘都在均线上方。当时我身边有朋友慌了,问我是不是撑不住了,我说再看看,主力在10日线护盘呢。后来想想,要是真出货,主力才不会费劲在支撑位接盘,早就砸穿让散户恐慌割肉了。不过光看支撑位也容易踩坑,得结合第三个特征一起看。
第三个特征,舆情面看着吓人但没实质利空。这是散户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股吧里的负面评论、某些小道消息,很容易让人情绪跟着走。以前我没少被这种假利空骗,后来我发现,真利空和假利空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实锤。比如公司发公告说业绩亏损,这是实锤利空;但如果只是某大V说业绩可能不及预期,那大概率是情绪噪音。不过散户哪有时间每天翻几十页公告、几百条新闻?说实话,我以前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刷新闻、看研报,眼睛都看花了,还是分不清哪些是真利空。
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算是解决了这个大麻烦。它能实时抓全网的消息,不管是公司公告、券商研报,还是股吧、微博的讨论,都能汇总到一起。最关键的是,它会用AI分析这些消息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给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去年那只在10日线震荡的半导体票,当时股吧里全是订单减少行业周期见顶的帖子,看着吓人,但我打开舆情宝一看,评分62分,标签是正面,系统提示短期情绪分歧大,但无实质利空,业绩预告显示营收同比增长15%。原来那些负面评论都是散户自己吓自己,公司根本没发过订单减少的公告。当时我就踏实了,拿着没动,后面果然涨上去了。现在我每天早上打开舆情宝,花5分钟看一下舆情报告和评分,就知道手里的票到底有没有风险,比以前瞎猜靠谱多了。
其实洗盘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洗盘当成出货,或者把出货当成洗盘。这三个特征结合起来看,成功率能高不少:缩量回调看资金,支撑位不破看主力意图,舆情评分看消息本质。以前我靠自己盯盘分析,累不说,还经常出错;现在有了工具帮忙,省心多了。
对了,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像舆情评分、利空利好汇总这些核心功能,不用花钱就能看。想试试的话,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行,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也能进。毕竟炒股这事儿,工具用对了,能少走很多弯路。你想想,少踩一个洗盘的坑,可能就多赚几万块,这点投入真不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