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股票中的RSI怎么看?实用技巧及常见误区

资深闫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闫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都是问我股票里的RSI指标到底该怎么用。有朋友说,明明看着RSI到了超买区赶紧卖了,结果股票接着涨;也有人说,RSI跌到超卖区抄底,没想到抄在半山腰。其实我刚接触RSI的时候也踩过不少坑,今天就结合这几年的实战经验,聊聊RSI到底是什么,怎么用才能少走弯路。

股票中的RSI怎么看?实用技巧及常见误区

先说说RSI的基本逻辑。RSI全称是相对强弱指数,简单讲就是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股价上涨和下跌的幅度,来判断股票现在是太强了可能要跌还是太弱了可能要涨。常见的参数有6日和14日,一般软件默认14日,数值在0到100之间波动。通常我们把70以上叫做超买区,意思是短期内涨太多,可能有回调压力;30以下叫超卖区,可能跌过头了,有反弹机会。

但千万别以为到了70就卖、到了30就买这么简单。2022年我做过一只新能源股,当时14日RSI冲到75,我想着超买了,赶紧跑,结果卖完之后股价又拉了20%。后来复盘才发现,那只股票当时处于主升浪,成交量一直放大,板块政策利好不断,这种强势股的RSI可能在超买区待很久。反过来,2023年有只地产股,RSI跌到28,我觉得超卖了,可以抄底,结果抄进去又跌了15%,因为整个板块当时处于下行趋势,超卖之后还有超卖。

所以用RSI第一个要避开的坑,就是单独看数值下结论。我现在看RSI,一定会结合趋势。如果股票处于明显的上涨趋势,比如均线多头排列,这时候RSI回调到50左右(而不是30)可能就是支撑位,因为上涨趋势中,回调幅度通常不会太大;要是下跌趋势,均线空头排列,RSI反弹到50左右可能就是压力位,别指望一下子反转。

第二个实用技巧是看不同周期的RSI。我习惯同时看6日和14日RSI。6日RSI反应快,适合抓短期波动;14日RSI更稳定,适合判断中期趋势。比如6日RSI从下往上穿过14日RSI,而且是在30以下的超卖区交叉,这时候可能是短期反弹信号;如果在70以上,6日RSI从上往下穿14日RSI,可能短期要调整。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得配合成交量——交叉的时候如果成交量放大,信号才更靠谱。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RSI背离。比如股价创新高,但RSI没创新高,这叫顶背离,可能要跌;股价创新低,RSI没创新低,叫底背离,可能要涨。2024年上半年我关注的一只医药股,股价连续两周创新高,但14日RSI从78降到72,形成顶背离,当时虽然还在涨,我就开始减仓,果然第三周就跌了12%。不过背离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不能一看到背离就立马操作,最好等股价开始回调或反弹再动。

说到这儿,估计有朋友会觉得,又要看趋势、又要看周期、还要看背离,再加上成交量、MACD这些指标,每天分析下来头都大了。其实我之前也有这个困扰,尤其是上班没时间盯盘,经常错过关键信号。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算是解决了这个痛点。

它里面有个AI趋势功能,直接把RSI、MACD这些技术指标的分析结果整合好了。不用自己对着K线图一个个算,打开个股页面就能看到当前RSI处于什么区间,有没有超买超卖,甚至会不会出现背离。更关键的是,它不只是看技术面,还会结合舆情、资金、业绩这些维度。比如一只股票RSI到了75,看着超买,但舆情宝显示它的舆情评分有88分(强烈正面),主力资金连续三天净流入,那可能就不是真的见顶,反而可能是强势延续。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今年初那波半导体行情,当时手里有只半导体股,RSI到了73,我有点慌,怕回调。但打开舆情宝一看,它的技术面分析里写着RSI超买但未出现顶背离,MACD红柱持续放大,再看资金面,龙虎榜显示机构净买入1.2亿,舆情评分82分。综合这些信息,我就没动,结果那只股票后面又涨了20%。要是单看RSI,可能就错过这波收益了。

可能有朋友会说,这种工具是不是很贵?其实真不用太担心。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和技术面分析额度,不用花钱就能先体验。你每天花几分钟看看,试试怎么结合RSI和舆情评分、资金流向这些数据,慢慢就有感觉了。就算后面觉得好用想开会员,对比一下可能因为一次判断对了而避开的损失,或者抓住的收益,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RSI再好用也只是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依赖。投资说到底还是要综合判断,结合市场大环境、行业趋势这些大方向。如果觉得自己分析不过来,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能免费体验,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能收到自选股的关键消息推送,不用一直盯盘也能掌握重点。投资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工具用对了,能少走很多弯路。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