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不少读者问我,一个人到底能在不同证券公司开几个户?这个问题看似基础,其实藏着不少实操细节,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帮身边朋友规划账户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
先说结论:根据2016年之后的监管新规,一个人最多可以在3家不同的证券公司开立普通A股账户。注意,这里说的是普通账户,如果是信用账户(也就是融资融券账户),则每家券商最多开1个,且需要满足50万资金门槛,这个和普通账户是分开算的。
为什么会有3个的限制?其实最早的时候没有数量限制,有些投资者为了打新、套利会开十几甚至几十个账户,后来监管为了规范市场、防范风险,才出台了一人三户的规定。不过要注意,这里的3家是指不同的证券公司,比如你在A券商开了户,还能在B、C券商各开一个,但不能在A券商开第二个普通账户。
开多个账户有必要吗?这个得看个人需求。我见过有投资者开两个账户,一个用来做长线价值投资,另一个做短线交易,分开管理更清晰;也有人为了打新债、打新股多账户提高中签率(不过现在打新市值是合并计算的,多账户打新优势没以前大了)。但不管开几个,有个问题一定要重视——账户多了,股票信息也跟着分散,管理起来特别麻烦。
说实话,我前几年同时用两个账户的时候,每天光切换券商APP看新闻、研报就够头疼了。有时候账户里的股票出了利好消息,我半天没看到,等反应过来股价已经涨上去了;还有一次,一只持仓股突发监管问询,我因为没及时看到消息,没来得及减仓,多亏了不少。后来我才意识到,多账户管理的核心不是开多少,而是能不能高效跟踪每只股票的动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试过自己整理表格、设置闹钟盯盘,但效果都一般——要么信息滞后,要么漏掉关键细节。直到去年开始用希财舆情宝,才算找到省心的办法。它最让我觉得实用的,是能同时抓取我不同账户里所有股票的舆情信息,不管是新闻、研报还是股吧讨论,都能实时汇总,还能用AI分析消息对股票的利好或利空影响,直接生成舆情报告。
比如上个月我持仓的一只股票,突然在股吧有大量负面讨论,我还没来得及点进去看,舆情宝就推送了风险预警,说近期股东减持动向明显,需警惕短期抛压,后面果然股价跌了5个点,多亏及时看到提示减了仓。更方便的是它的舆情评分功能,每只股票都有0-100分的评分,对应强烈正面到严重负面的标签,我每天打开小程序,扫一眼评分曲线,就知道哪些股票值得重点关注,哪些需要规避,比以前一个个查资料省了至少2小时。
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工具是不是很贵?其实它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解析、研报解析和舆情报告的免费查看次数,像我平时看评分、看重点消息,基本不用花钱。就算后续想开会员,投入产出比也挺高——毕竟错过一个利空消息,可能亏的钱比会员费多得多。
最后再提醒一句:开户时优先选正规持牌券商,注意对比佣金率和服务,别为了小优惠选不知名平台。至于多账户的动态跟踪,如果你也觉得手动整理麻烦,不妨试试用工具提效。想体验的朋友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够用,先感受下信息整合带来的方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