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刚入市那几年,看盘就盯着量比和换手率这两个指标,觉得只要量价齐升就是机会,结果踩了不少坑。印象最深的一次,一只股票早盘量比突然飙到5以上,换手率也跟着冲到8%,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追进去了,结果当天尾盘就跌了5个点,后来才知道那是主力在拉高出货。从那以后我才明白,单独看量比和换手率,就像盲人摸象,得结合更多维度才能看清真相。
量比其实就是现在的成交量和过去5天平均成交量的比值,比如量比2,就是现在成交是过去平均的2倍,能反映成交量的变化速度。换手率呢,是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占总流通股本的比例,比如10%的换手率,就是有10%的流通股被交易了,能看出股票的活跃程度。这两个指标单独看都有用,但配合起来,再加上其他数据,才能更准。
先说说量比高、换手率也高的情况。这种时候股票肯定是吸引了不少资金关注,可能是有利好消息,也可能是主力在操作。但问题是,怎么判断是真的要涨,还是主力在出货?我以前就吃过这个亏,光看到量起来了,没看资金方向。后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遇到这种情况,会先去看看主力资金的动向。比如上个月有只股票,早盘量比突然到了4,换手率6%,我没急着买,而是先查了下当天的主力资金流向——你还别说,现在有工具就是方便,直接能看到大单买入和卖出的差额,那天是净卖出1个多亿,再结合龙虎榜数据,前五大卖方都是机构席位,这时候再冲动就麻烦了。
然后是量比高、换手率低的情况。这种一般出现在小盘股身上,流通盘本来就小,稍微有点资金进出,量比就容易飙升,但换手率可能也就2%、3%。这时候要注意是不是筹码开始集中了。比如股东人数连续减少,说明筹码在往少数人手里集中,后续可能有行情;如果股东人数增加,那可能就是散户在跟风,得小心。我之前遇到过一只流通盘才5亿的股票,某天量比3.5,换手率才2.8%,当时看着不起眼,后来查股东人数,发现比上季度少了15%,果然没过多久就开始拉升了。
再就是量比低、换手率高的情况。这种说明股票一直很活跃,只是当天成交量和过去平均比没太大变化。这时候要看趋势,是上涨趋势中的持续活跃,还是下跌趋势中的放量下跌。比如一只股票连续一周换手率都在8%以上,量比稳定在1左右,这时候如果趋势评级是上涨,那可能就是健康的换手,资金在里面滚动;如果趋势评级是下跌,那就要小心是不是还有抛压没释放完。
最后是量比低、换手率也低的情况。这就是交投清淡,没什么人关注。这种时候就得看看大盘环境了,如果大盘情绪分很低,整个市场都不活跃,那很正常;如果大盘情绪不错,就这只股票不动,那可能真的是没资金看上,得谨慎。
说实话,以前分析这些,我得自己去翻龙虎榜、查股东人数、看资金流向,来回切换好几个软件,累不说,还容易漏掉关键信息。现在用希财舆情宝,这些数据都能在一个页面看到,比如主力资金流向、股东人数变化、趋势评级、大盘情绪分,直接整合好了。就像刚才说的量比高换手率高的情况,打开舆情宝,个股页面就能看到主力资金流向和龙虎榜数据,红色的净流入还是绿色的净流出,一目了然;股东人数变化也直接有图表,是增是减清清楚楚。省了我不少时间,也少犯了很多错。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最终还是得自己判断。但有个靠谱的工具,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现在希财舆情宝有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和主力资金流向可以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这些功能。你想啊,每天花几分钟看看这些数据,可能就能避免一次错误操作,比起不小心亏掉的钱,这点时间和可能的投入,真的不算什么。
如果你也觉得分析量比换手率时,总缺了点什么,不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免费看看舆情报告和主力资金流向,试试用多维度的视角分析股票——说不定你会发现,原来炒股可以这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