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我股市生命线到底是30日均线还是60日均线?这个问题我刚入市时也钻过牛角尖,甚至为了选30还是60跟老股民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真金白银亏过几次才明白,纠结单根均线没意义,关键得看你怎么用,以及有没有搭配其他武器。
先说说我的踩坑经历。2020年那波消费股行情,我盯着30日均线做波段,一只票回踩30日线就加仓,反弹到前高就卖,前两次赚了点,第三次股价刚碰到30日线我就满仓杀进去,结果第二天直接跳空低开,30日线撑都没撑住,套了20%才割肉。后来复盘才发现,当时那只票的60日均线早就开始走平,长期趋势其实已经转弱,我却盯着短期均线瞎操作,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另一次更离谱,2021年新能源赛道火的时候,有只票60日均线稳稳向上,我觉得生命线牢不可破,拿着不动。结果某天人突然跌了5%,我想着长期趋势没坏,拿住,没想到后面连着出了三份利空研报,说公司扩产进度滞后,股价一路跌破60日线,等我反应过来,已经套了半年。那时候要是能看看舆情和研报,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其实30日和60日均线的区别,老股民都知道:30日线反应的是一个半月左右的中期趋势,波动更敏感,适合找波段买卖点;60日线是三个月左右的长期趋势,更稳定,能帮你判断大方向。但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均线当成唯一标准——要么盯着30日线追涨杀跌,被短期波动骗;要么抱着60日线死扛,等趋势彻底走坏才割肉。
我后来慢慢摸索出一套法子:短期看30日线找机会,长期看60日线定纪律,中间用趋势+舆情做过滤。这话听着简单,实操起来得有工具辅助。就说趋势吧,光看均线金叉死叉不够,还得知道现在是上涨趋势、震荡趋势还是下跌趋势。我现在每天开盘前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的AI趋势功能,它会直接给个股趋势评级,比如上涨趋势,下面还能看到布林带通道是不是向上开口,ADX指标有没有突破25(趋势强度),这些数据比单看均线直观多了。
更重要的是舆情。去年有只票30日线刚金叉,技术面看着挺好,我差点下手。顺手点开舆情宝看了眼舆情评分,才52分(强中性),再看评分曲线,前三天还在70分(正面),突然掉下来了。点进去一看,原来是公司刚发了监管问询函,股吧里都在讨论财务造假风险——这时候就算30日线再好,谁敢买?后来那票果然跌了15%。这就是我现在离不开舆情评分的原因:它把新闻、研报、股吧讨论这些碎片化信息,用0-100分量化出来,60分以上算正面,40分以下就得警惕,比自己刷消息高效多了。
可能有人会说:我哪有时间看这么多指标?其实不用整天盯盘。希财舆情宝有个公众号推送功能,你把自选股加进去,它会自动给你推紧急消息,比如公司突发利空、主力资金异动,甚至大盘情绪分(今天市场适不适合重仓)。我现在早上花10分钟看舆情报告,晚上睡前看趋势评级,比以前盯盘8小时还管用。
当然,均线也不是万能的。比如一只票30日线向上,但舆情宝的主力资金流向显示连续三天净流出,研报面提示业绩增速不及预期,这种表面强实则弱的票,碰了就是坑。反过来,60日线虽然向下,但舆情评分突然从30分冲到80分(强烈正面),研报说新业务订单超预期,这时候可能就是反转信号。所以我的习惯是,30日线定短期操作,60日线定仓位大小,舆情和资金面做安全阀,三者结合着来。
前阵子有个新手朋友问我:这些功能是不是很贵?其实真不贵。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可以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评分趋势评级的查看额度,你先试试好不好用,觉得有用再考虑开会员。说实话,比起炒股亏的钱,这点会员费根本不算什么,关键是能帮你少踩坑——毕竟我们散户缺的不是技术,是信息差和专业分析能力。
最后想说,股市里没有绝对的生命线,30日和60日线就像你的左右手,左手(60日)定方向,右手(30日)做交易,再配上舆情这个大脑,才能走得稳。如果你也想摆脱单一均线依赖症,不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先免费体验几天,看看它的趋势分析和舆情评分能不能帮到你。炒股这事儿,多一个工具,就多一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