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看股票软件时,市盈TTM到底是个什么指标?数值高了好还是低了好?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股票时,我也被这些密密麻麻的指标搞得头大,光市盈率就分静态、动态、TTM好几种,踩过几次坑之后才慢慢摸出点头绪。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市盈TTM,看完你就能明白它怎么用,以及为什么老股民看估值时总爱盯着它。
先说最基础的:市盈TTM到底是啥?TTM是Trailing Twelve Months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最近12个月。所以市盈TTM,简单讲就是用公司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除以当前总股本来计算的市盈率。打个比方,现在是2025年9月,某公司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是10亿,2023年四季度是5亿,那最近12个月净利润就是10亿+5亿=15亿,再除以总股数,就是它当前的市盈TTM。
为啥大家爱用TTM?主要是它比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更新鲜。静态市盈率用的是上一年度年报数据,比如现在都9月了,还看2024年的年报,数据滞后大半年;动态市盈率是券商预估的今年全年净利润,虽然超前,但预测这东西你也懂, accuracy 不一定高。而TTM取的是最近12个月的实际数据,不管是年报、季报还是中报,只要更新了就会滚动计算,时效性介于两者之间,参考价值反而更稳。
知道定义了,那市盈TTM怎么用?最直接的就是判断股票当前估值贵不贵。一般来说,同行业内,市盈TTM低的股票,相对估值可能更便宜;反之则可能偏贵。但这里有个大前提:得在同行业内比。你拿银行股的市盈TTM(通常5-10倍)和新能源股(可能30-50倍)比,完全没意义,行业特性决定了合理估值区间不同。
另外,市盈TTM也能帮你发现估值陷阱。比如某只股票市盈TTM突然从30倍降到10倍,看着很便宜,但可能是因为公司卖了套房赚了笔非经常性收益,导致净利润突然增加,这种虚低的市盈率反而要警惕。这时候光看TTM就不够了,还得拆开净利润的构成,看看有多少是主营业务赚的。
不过说实话,散户自己算市盈TTM挺麻烦的,既要找最新财报数据,又要排除非经常性损益,还得手动更新。我之前试过自己整理表格,结果数据还没更新完,股价都跌了,白忙活一场。后来意识到,工具用对了才能事半功倍。现在我看市盈TTM的时候,会直接用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它不光能自动算出最新的市盈TTM,还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这些维度打分,最后给个综合财务评分。比如某只股票市盈TTM看着低,但财务评分只有40分(负面),点开一看,原来是应收账款占比太高,净利润质量差,这种股票就算市盈率低,我也不敢碰。
更实用的是它的AI估值功能。有时候市盈TTM低,但公司未来业绩可能下滑,当前股价反而可能高估;反之,市盈TTM高,但业绩增速快,可能被低估。舆情宝会结合财务评分、行业趋势这些,算个合理估值区间,告诉你当前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有多少上涨空间。我每天都会用它的免费额度看看几只自选股的估值解析,不用花钱就能先判断个大概方向,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当然了,市盈TTM也不是万能的。它反映的是过去,股市炒的是预期,所以还得结合公司的消息面、行业政策这些。比如某只股票市盈TTM一直很高,但突然出了个行业利好政策,这时候可能就不能光看估值了。这时候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就派上用场了,它会汇总全网新闻、研报、股吧讨论,给个0-100分的舆情分,评分高说明市场情绪好,和市盈TTM结合着看,心里更有底。不过这个舆情评分免费额度有限,每天能看几只,想多看就得开会员,具体的价格和权益你们可以自己去小程序里看,我觉得对我来说,省下踩坑的钱,这点投入还是值的。
最后总结下:市盈TTM是个看估值的好工具,但别单独用,得结合行业特性、财务质量、未来预期。散户精力有限,与其自己埋头算数据,不如找个靠谱的工具辅助。想试试的朋友,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财务评分和估值解析额度,先体验体验,看看它能不能帮你把市盈TTM用得更明白。投资这事儿,多一个维度的参考,就少一分踩坑的风险,你们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