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见过太多散户在ST股上栽跟头。不是说ST股不能碰,而是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带星和不带星都没分清,就敢往里冲,最后踩雷了才后悔。今天就用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掰扯清楚ST股带星和不带星到底有啥不一样,尤其是风险点在哪,散户该怎么避开坑。
先从最基础的说起,咱们常说的ST股,其实分两种:一种是不带星的ST,另一种是带星的*ST。别看只差一个星,风险等级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不带星的ST股(ST),简单说就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出现异常,但还没到病危的程度。比如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但营收超过1亿元(新规下避免退市),或者公司净资产为负,又或者会计报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时候交易所会给它戴个ST的帽子,提醒投资者这公司有点问题,注意风险。
带星的*ST股,就严重多了,相当于给上市公司亮了退市风险警示的红灯。触发条件更严格:比如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或者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又或者公司股票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简单说,*ST股就是离退市更近一步的股票,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终止上市。
光看定义可能有点抽象,我拿交易规则举个例子。ST股和*ST股都有涨跌幅限制,主板是5%,创业板和科创板是20%(但创业板*ST股可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具体看交易所规定)。但*ST股多了个退市整理期的流程——如果公司触发退市条件,会先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15个交易日,之后就从交易所摘牌,去新三板了。而普通ST股如果能改善财务状况,比如净利润转正、净资产为正,是可以申请撤销ST的,不用走到退市那一步。
最关键的还是风险点。散户买ST股,图的往往是乌鸡变凤凰的重组预期,但实际上,*ST股的退市风险比你想象的高得多。我记得前几年有个朋友,买了一只*ST股,觉得公司有重组消息,结果没等来重组,等来的是因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被终止上市的公告,最后股价跌了90%多,本金几乎亏光。他后来跟我说,当时根本不知道这只股已经是*ST,还以为只是普通ST,觉得风险没那么大。
说实话,以前我自己分析ST股的时候,也得花大量时间翻公司年报、监管公告、交易所问询函,生怕漏掉哪个退市信号。比如有没有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有没有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这些指标得一个个对着财务报表算,还得看审计意见类型,特别耗精力。而且散户很难实时跟踪监管动态,等看到退市风险警示公告时,股价可能已经跌了一大半。
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这个工具,才发现分析ST股的风险原来可以这么省事。它有个风险预警提示功能,能实时抓取全网信息,包括监管处罚、退市风险警示、商誉减值这些可能导致ST或*ST的风险点,直接在个股页面标出来。比如我之前看一只*ST股,舆情宝的风险预警里就明确写着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已触发退市风险警示,下面还附了交易所的公告原文,不用我自己去翻公告了。
更实用的是它的舆情评分。每只股票会根据舆情报告生成0-100分的评分,*ST股的评分大多在40分以下,也就是负面或严重负面标签。我之前关注过一只刚被实施*ST的股票,舆情宝的评分只有12分,属于严重负面,评分曲线一路向下,点开舆情报告一看,里面汇总了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未归还等利空消息,这种股票碰都不能碰。
对散户来说,买ST股最怕的就是信息差——你不知道的风险,机构早就通过研报、调研知道了。但普通人哪有时间天天盯公告、看研报?希财舆情宝的好处就是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用AI解读后生成简单易懂的报告,风险点一目了然。而且它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能刷新舆情解析、舆情报告、舆情评分的免费查看次数,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试试好不好用。
其实算笔账就知道,花点小钱开通会员,用工具避开一只退市股,可能就帮你省下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损失,这种投入产出比是很划算的。具体的会员价格和权益,大家可以去希财舆情宝的会员购买页查看,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就行。
最后提醒一句,ST股本身就是高风险品种,就算用工具辅助分析,也不能盲目追高。建议大家先去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它的舆情报告和风险预警功能,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帮你识别风险。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自选股的紧急消息和市场动态,不用全天候盯盘,也能及时掌握核心信息。
总之,投资ST股,先搞懂带星和不带星的区别,再用对工具避开雷区,才能在高风险里找到真正的机会。记住,敬畏市场,更要学会用工具保护自己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