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入市那会儿,对股票交易规则一窍不通,记得第一次买股票,上午看着它涨了点,想着下午卖掉赚个差价,结果点卖出的时候系统提示可用数量不足,当时还以为是软件出了问题,后来才知道,A股实行的是T+1交易制度——当天买的股票,第二天才能卖,不管涨跌都得等一天。这就是股票多久可以卖出最基础的答案:今天买的,明天才能卖。
不过话说回来,知道能卖和该卖完全是两码事。我见过太多人明明知道T+1规则,却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卖,要么捏着股票眼睁睁看着盈利回吐,要么刚卖就涨拍大腿,甚至跌了舍不得割肉最后被套。说实话,卖出时机的判断,比知道多久能卖重要多了。
先把交易规则说清楚。A股股票当天买入后,第二天(交易日)才能卖出,比如周一买的,周二就能卖;如果是周五买的,下周一才能卖,周末和节假日不算交易日。这一点新手一定要记牢,别像我当初那样闹笑话。另外,如果是之前持有的股票,当天什么时候卖都行,只要在交易时间(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内操作就行。但真正难的是,手里的股票拿了几天,到底该在什么时候卖?
我自己早期吃过大亏。有一次拿一只股票,一开始涨得挺好,我总想着再涨点就卖,结果没几天出了个行业利空新闻,我没及时看到,等发现的时候已经跌了10%,那时候舍不得割,想着等反弹,结果越套越深。后来才明白,卖出时机不是靠感觉,得看市场信号。
这几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判断卖出时机前,一定会先看两个东西:一个是市场情绪,另一个是个股的舆情趋势。毕竟股票涨跌背后,除了基本面,市场情绪和消息面影响太大了。但自己盯消息真的太累,新闻、研报、股吧每天那么多信息,根本看不过来,还容易被误导。
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这个工具,说实话,帮我解决了不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它里面有个舆情评分曲线,我觉得对判断卖出时机特别有用。每只股票都有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市场情绪越好。我自己的习惯是,打开舆情宝看这只股票的舆情评分曲线,如果最近一周评分从80分掉到50分以下,而且趋势评级变成了震荡或下跌,我就会开始考虑逐步减仓。
举个例子,之前有只股票我拿了一个月,盈利20%左右,那时候心里挺纠结:拿着怕跌,卖了怕涨。后来打开舆情宝,发现它的舆情评分曲线从一周前的85分(强烈正面)慢慢降到了60分(强中性),而且趋势评级从上涨变成了震荡。当时我就想,市场情绪可能在降温,虽然还没到负面,但趋势在往下走,于是先卖了一半。结果没过三天,这家公司出了个行业政策利空,股价直接跌了15%,剩下的一半我在趋势评级变下跌的时候及时清仓,虽然少赚了点,但至少没回吐利润,这要是以前凭感觉硬扛,估计得被套住。
其实很多散户卖股票难,就是难在信息滞后和情绪干扰。要么是利空消息出来了才知道,要么是看着股价波动心慌,该卖的时候犹豫,不该卖的时候瞎操作。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用舆情宝看看持仓股的舆情报告,里面有利好/利空消息汇总和风险预警提示,比如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潜在风险,它会提前标出来。有一次看到某只股票的风险预警里提示机构评级异动,好几个券商把评级从买入下调到中性,虽然当时股价还没跌,但我结合舆情评分在慢慢下降,就先止盈了,后来果然跌了不少。
对了,它还有个大盘情绪分,能告诉我当天市场情绪怎么样,适不适合重仓操作。如果大盘情绪分低于40分,说明行情不好,这时候就算手里的股票舆情还行,我也不会轻易加仓,反而会考虑多卖一点,落袋为安。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工具会很贵,其实还好。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比如舆情评分、舆情报告、机构报告这些核心功能,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完全够散户日常用了。我刚开始也是抱着免费体验的心态试试,结果用了一个月发现,单是靠免费额度看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就帮我避开了两次小的回调,这省下的钱可比会员费多多了。
想每天免费看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的话,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不用下载APP,打开就能用。每天刷新的免费额度,足够新手判断卖出时机了,至于会员价格和更多权益,大家可以自己去小程序里看,反正我觉得投入产出比挺高的。
说到底,股票多久可以卖出是交易规则问题,记住T+1就行;但什么时候该卖出是能力问题,需要信息、工具和经验的积累。我自己的经验是,别光盯着K线图瞎猜,多看看市场情绪和公司基本面的变化,用工具辅助判断,比自己埋头研究高效多了。毕竟咱们散户时间精力有限,能用工具解决的问题,何必自己硬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