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总觉得股票赚钱全靠运气,直到有次翻交易记录,发现一年下来手续费居然吃掉了近20%的利润,才算明白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这话不假。最近好多新手朋友问我,股票手续费到底怎么查?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聊聊手续费那些事——不光教你怎么查,还会说个大多数人忽略的隐性省钱技巧。
先搞清楚手续费到底有哪些。股票交易手续费主要分三块:佣金(券商收的)、印花税(卖出时国家收,千分之一,固定的)、过户费(买卖都收,万0.1,也是固定的)。这里面唯一能浮动的就是佣金,不同券商、不同资金量,佣金能差好几倍。比如我最早开户的券商佣金是万3,后来换了家万1.2的,一年下来光佣金就省了小一万。
那怎么查自己的手续费明细?我常用三个方法,都亲测有效。
第一个是查交割单,这是最准确的。不管你用哪个券商的APP,在交易页面里肯定能找到交割单或者历史成交,里面每一笔交易的佣金、印花税、过户费都列得清清楚楚。比如你买10万元股票,交割单里佣金那一栏显示30元,那你的佣金就是万3(30÷100000=0.0003)。记得要选交割单而不是成交记录,成交记录一般只显示价格和数量,没有手续费明细。
第二个是联系券商客服。直接在APP里找在线客服,发查询佣金费率,客服会告诉你当前的佣金比例。不过这个只能知道佣金,印花税和过户费得自己按规则算(印花税=卖出金额×0.1%,过户费=成交金额×0.001%)。
第三个是用手续费计算器反推。网上搜股票手续费计算器,输入成交金额、价格、数量,选择买入或卖出,就能算出总手续费。把算出的结果和你实际被扣的费用对比,也能倒推出佣金。不过这个方法不如交割单直接,适合懒得翻记录的时候快速估算。
查到手续费后,该优化的就得优化。比如佣金高于万2的,直接联系券商要求下调,现在行业竞争激烈,一般都会给降;如果券商不肯,果断换一家——现在网上开户很方便,很多券商新用户佣金能到万1.2甚至更低。印花税和过户费是固定的,只能通过减少无效交易来控制,比如别频繁追涨杀跌,不然手续费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吃掉利润。
说到减少无效交易,这就是我要讲的隐性省钱技巧了。我以前总因为听了小道消息就冲动买卖,结果不光手续费交得多,还经常买在高点、卖在低点,相当于双重亏损。后来我意识到,比起降低千分之几的佣金,避免错误交易才是更重要的省钱——毕竟一笔错误交易亏的钱,可能比一年手续费还多。
怎么避免错误交易?关键是搞清楚这只股票到底值不值得买。但普通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研究?我每天看盘四五个小时,还是跟不上消息面变化——比如某只股票突然大跌,到底是行业利空还是个股问题?研报里那些维持买入评级背后有没有坑?这些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让人做出错误决策。
半年前朋友推荐我用希财舆情宝,说是专门帮散户分析股票舆情的工具,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用了下,发现确实解决了我的大麻烦。它最核心的功能是AI舆情评分,每只股票都会生成0-100分的评分,对应正面、负面这些标签。比如我之前关注的一只新能源股,舆情评分一直维持在70分以上(正面),但有天突然掉到40分(负面),点开舆情报告一看,原来是公司被曝产品抽检不合格,虽然股吧里还在吵,但工具已经明确提示风险预警,我当天就减了仓,躲过了后面15%的下跌。
这个舆情评分不是瞎给的,它是通过AI分析全网新闻、研报、股吧讨论,从消息面、资金面、业绩面等5个维度综合算出来的。比如主力资金流向、股东增减持、技术面MACD指标这些,它都会汇总成报告,不用我自己一个个去查。对我这种没精力盯盘的人来说,每天花5分钟看看持仓股的舆情评分和报告,就能知道要不要调整仓位,减少了很多冲动交易。
最关键的是,它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会刷新舆情报告、舆情评分的免费查看次数,不用花钱也能先用起来。我刚开始就是每天免费看3只股票的评分,觉得有用才开了会员——比起乱买股票亏的钱,这点会员费真不算什么。如果你也经常因为消息滞后或分析不到位而做错交易,不妨试试,直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用,每天免费额度够用了。
最后提醒下,查手续费是为了省钱,优化交易决策是为了赚钱,两者结合才能让收益更稳。觉得有用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不定期分享手续费优化技巧和工具使用攻略。
对了,查手续费的时候记得多翻几个月的交割单,有些券商可能有最低5元佣金的限制(比如你买1万元股票,按万3佣金算应该是3元,但实际扣5元),这种情况资金量小的话更要注意,尽量避免小额高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