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现在股票被ST的条件是不是变了?确实,这几年退市新规一直在完善,ST的标准也更严了。作为散户,要是不懂这些,很容易踩雷——之前就见过有人买的股票突然被ST,连续跌停,想跑都跑不掉。今天我就把最新的ST条件新规掰扯清楚,再聊聊咱们散户怎么提前避开这些坑。
先说说最常见的财务类ST情形。新规里明确,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就会被实施ST。这里要注意,净利润得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孰低者,而且营业收入要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简单说,就是公司真的不赚钱,而且主营业务收入也不行,才会因为这个被ST。比如有的公司靠卖资产勉强让净利润转正,但营收还是低于1亿,照样会被ST,这点散户特别容易忽略。
再看规范类ST,这块主要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挂钩。最典型的就是财务报告出问题,比如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交易所直接就会给股票戴帽ST。还有一种情况,公司如果没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报或半年报,哪怕只晚几天,股票也会被ST。之前有只小盘股因为年报编制出问题,晚披露了半个月,结果被ST,股价连续三个跌停,里面的散户根本反应不过来。
最后是重大违法类ST,这个性质最严重。要是公司涉及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交易所会根据情节轻重实施ST,甚至直接退市。这种股票一旦触发条件,基本没有翻身机会,散户遇到一定要躲得远远的。
说实话,这些条件看着条条框框清楚,但对咱们散户来说,想提前发现风险太难了。财务报告都是事后才披露,等我们看到净利润和营收数据时,可能已经离ST不远了;监管问询、审计意见这些信息又散在证监会官网、交易所公告、公司公告里,一个个查下来费时费力,还容易漏掉关键信号。我之前帮一个老股民看他持仓的股票,发现公司已经被监管连续问询三次,涉及财务真实性问题,但他自己平时只看K线图,根本没注意这些公告,还好及时提醒他减仓,不然后面被ST真的要亏大钱。
那有没有办法能提前预警这些风险呢?我自己现在每天看盘前都会用希财舆情宝扫一遍持仓股的风险预警。它有个专门的风险预警提示功能,会实时抓取全网的监管处罚公告、审计机构的意见、公司信息披露情况,甚至股东增减持里的异常动向,然后通过AI分析哪些信号可能触发ST。比如它会重点盯审计意见类型,如果审计机构对公司年报出具保留意见并提到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系统就会标红预警,提示存在财务类ST风险;要是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及信息披露违法,它也会第一时间跳出重大违法风险提示。
最实用的是,它不只是简单罗列信息,还会把风险点和ST条件对应起来。比如看到某公司连续两年营收低于1亿,它会直接在报告里写根据退市新规第X条,若净利润同时为负,将触发财务类ST,连法条都帮你标出来,小白也能看懂。我之前关注的一只股票,舆情宝提前半个月就预警了营收持续低于1亿,且三季度净利润预亏,当时很多散户还在抄底超跌反弹,结果年报出来果然被ST,股价直接腰斩,而提前看到预警的人早就清仓了。
可能有人会说,用这种工具是不是要花很多钱?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风险预警提示舆情报告这些核心功能,每个用户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条。你可以先在微信里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把自己的持仓股加进去,每天花几分钟看看风险预警,不用花钱就能先体验。就算后面想开通会员,那点费用跟踩雷ST股的损失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避免一只ST股,可能就帮你省下几万甚至几十万,这个投入产出比太划算了。
而且它还有公众号推送功能,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设置好自选股,一旦持仓股出现紧急风险(比如突发监管处罚、审计意见异常),公众号会直接推送消息到你手机上,不用整天盯盘也能及时知道。我现在基本不用一个个刷公告了,早上醒来看看公众号推送的每日风险预警汇总,就能知道哪些股票要避雷,省心多了。
总之,现在ST新规越来越严,散户炒股不能只盯着股价涨跌,更要学会看公司背后的风险信号。与其等股票被ST后拍大腿,不如现在就把风险预警做起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的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先体验一下它的风险预警功能,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帮你避开那些ST坑。投资嘛,小心驶得万年船,提前规避风险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