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不少刚接触股票的朋友问我,常听老股民提起黑五类,到底指的是哪些股票?其实这个说法在A股市场里算是个老话题了,但每年都有新手因为不了解而踩坑。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个黑五类到底是什么,帮大家提前打好预防针。
先说说黑五类的由来。这可不是随便起的名字,而是市场长期总结出来容易踩雷的五类股票的统称。最早的时候,大家把小盘股、次新股、垃圾股、题材股、ST股归为黑五类,后来随着市场变化,范围可能略有调整,但核心都是那些风险远大于机会的品种。
具体来说,第一类是小盘股。这里说的小盘股不是单纯指流通盘小,而是那些市值过低、流动性差,但又容易被游资短期炒作的股票!这类股票平时交易不活跃,一旦有资金介入,股价能短期内暴涨,但跌起来也快,普通投资者很难把握买卖点,很容易高位接盘。
第二类是次新股。刚上市没多久的说的就是它。这类股票因为没有长期的历史业绩和股价走势参考,估值往往被炒得很高。很多人觉得新就是好,却忽略了次新股解禁压力大,而且刚上市的业绩可能存在粉饰成分,等真实业绩出来,股价很可能一落千丈。
第三类是垃圾股。这个很好理解,就是那些业绩常年亏损、主营业务停滞,甚至存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嫌疑的公司。这类股票靠讲故事维持股价,一旦故事讲不下去,或者监管介入调查,退市风险极大。我见过不少股民抱着重组预期去赌,结果等来的却是退市公告。
第四类是纯题材股也得注意。这里说的不是有真实业绩支撑的概念股,而是那些完全靠概念炒作,没有实际业务和盈利支撑的股票。比如某个热点出来,有些公司明明八竿子打不着,却硬蹭热点,股价被炒上去后,等热度退了,套牢的全是追高的散户。
最后一类是ST股。这类股票因为连续亏损或其他风险被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名字前面带ST。虽然有些ST股确实能通过资产重组摘帽,但更多的是在退市边缘挣扎。而且现在退市制度越来越严格,ST股的投资风险比以前高多了,普通投资者最好别碰。
可能有朋友会说,道理都懂,但实际操作中怎么快速识别这些黑五类呢?说实话,以前我自己做股票的时候,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看公告、刷新闻、研究财报,生怕漏掉关键信息。就拿垃圾股来说,有些公司财报看着还行,但里面藏着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恶化的问题,普通投资者很难一眼看穿。
后来我们团队开发希财舆情宝的时候,就把这个痛点考虑进去了。它的AI舆情功能对我帮助挺大——能实时监控全网的消息,不管是公司公告、突发新闻,还是分析师观点,只要有紧急或重要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用我自己天天盯着屏幕。最关键的是,它能智能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对股票的影响,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能让我快速判断一只股票的舆情风险。比如有些题材股,表面上题材火热,但舆情报告里会分析它的业绩表现和技术面,要是发现全靠概念炒作,基本面根本撑不住,就能及时避开。
光看消息面还不够,避开黑五类必须结合基本面。很多垃圾股或者ST股,财务指标早就亮红灯了,但普通投资者可能看不懂复杂的财报数据。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就很实用,它不光展示核心财务指标,还会生成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财务AI评分越高,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公司财务有问题,避免踩中业绩雷。AI估值还能帮你判断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两个指标真的能省不少事。
当然了,工具只是辅助,最终的投资决策还得靠自己。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用对工具能少走很多弯路。想体验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舆情报告查看额度,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重要消息会推送提醒,用起来很方便。要是觉得免费功能够用,就先用着;如果想深入分析财务和估值,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价格大家可以去会员购买页看看,里面有不同套餐和权益介绍,投入成本不高,但能帮你避开大风险,我觉得挺值的。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A股市场从来不缺机会,但前提是先学会规避风险。了解黑五类只是第一步,养成看消息、分析基本面的习惯,再结合合适的工具辅助决策,才能在市场里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