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深证指数的点数常年比上证指数高那么多?刚开始接触股市的时候我也琢磨过这事,后来翻了不少资料又结合实际看盘经验,总算把里面门道理清楚了今天索性就掰开揉碎跟大家聊聊。
首先得说清楚,咱们平时说的深证指数其实大多指的深证成指,而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这俩压根不是一个类型指数。上证指数是综合指数,包含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股票,不管盘子大小业绩好坏统统计进去。深证成指却是成分股指数只挑了市场里有代表性的500家公司股票。打个比方,上证指数像小区里所有人的体重总和,深证成指更像挑了500个经常锻炼的人算平均体重,统计范围不同自然结果不一样,这个是最根本的区别很多人容易忽略这点。
然后看基期和基点设置差异就更大了你知道吗?上证指数从90年开始算,基点就定在loo点;深证成指95年才发布,基点直接设到1000点。这就像两个人比赛跑步,一个从起跑线出发,另一个直接站在百米处,就算后面速度一样,起点高的肯定先到终点啊。而且上证指数算的是全市场股票,早期上市的公司盘子小、股价低,这么多年新股不断纳入,指数点数自然涨得慢;深证成指一开始就挑优质股,这些年成分股换了好几轮,不行的公司淘汰出去,好公司加进来,指数自然水涨船高。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成分股结构不一样。你打开行情软件看看就知道,上证指数里银行、石油、煤炭这些传统行业占比特别高,这些公司市值大但股价普遍不高,而且分红拆股还会稀释指数点数。深证成指里科技、医药、新能源这些成长型公司多,这类股票股价弹性大,动不动就翻倍,对指数拉动作用明显。就像两个篮子,一个装了一堆大石头,一个装了很多会长大的种子,时间长了后者肯定更重。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深证成指比上证指数好?其实不是这么比的。去年我帮一个朋友分析指数的时候特意拉了数据,上证指数从100点涨到现在3000多点,翻了30多倍;深证成指从1000点到现在1万多点,也就10倍出头。所以看指数得看累计涨幅,不能光盯着点数高低。
平时我自己研究市场的时候,除了看指数点位,更会关注背后的板块轮动。毕竟指数涨跌是由成分股带动的,知道哪些板块在发力很重要。最近用希财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就挺方便,像前阵子新能源政策出来,它能直接识别出利好的光伏、储能板块,还会分析逻辑,列出来可能受影响的个股方向。这种实时解读对理解指数波动原因特别有帮助,而且每天登录小程序就能免费看一条解读,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不过要提醒大家,指数只是市场的缩影,具体投资还得看个股。要是想知道某只股票的舆情动态,可以看看舆情宝的舆情报告,每天更新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这些,对判断个股走势挺有参考。现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都有刷新的免费查看额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说到底,指数点数高低就像人的身高,不能决定健康程度。与其纠结谁高谁低,不如花时间搞懂背后的编制逻辑,结合市场动态选对方向,这才是更实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