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特别执着于研究成交量,总觉得成交量大就是机会来了,成交量小就说明股票没人关注,没什么戏。结果呢?好几次看到股票放量上涨就追进去,以为是主力进场,结果第二天就开始回调;有时候股票缩量下跌几天,心里慌得不行,赶紧割肉离场,没过多久股价又慢慢涨回来了?后来自己复盘总结,加上跟老股民交流才明白,成交量本身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得看它出现在股价运行的什么位置,配合什么样的价格走势,还有当时的市场环境。
就拿上涨趋势来说吧,不同阶段的成交量意义完全不一样。如果股价刚从底部启动,这时候成交量慢慢放大,比如从日均成交额5000万涨到1亿以上,而且是温和放大,不是突然爆量,这种情况通常是好事。说明有资金开始关注并进场,推动股价上涨,这时候的放量是健康的,后续继续上涨的概率比较大。但如果股价已经涨了一大段,比如从低位涨了50%以上,这时候突然放出巨量,甚至是平时成交额的两三倍,就得小心了。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前期获利的资金在出货,毕竟涨多了总会有人想落袋为安,这时候的放量反而可能是上涨趋势要结束的信号。
再说说下跌的时候。股价刚开始下跌,如果成交量突然放大,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说明有大量资金在不计成本地抛售,抛盘很重,股价可能还要继续跌。这时候千万别觉得放量下跌就是到底了,反而得警惕,别轻易去抄底。但如果股价已经跌了很久,比如跌了30%以上,成交量也跟着慢慢缩小,甚至缩到近期的地量水平,每天成交额只有之前高位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时候反而不用太紧张。缩量说明抛盘已经不多了,该卖的人可能都卖得差不多了,股价继续下跌的空间可能就比较有限了,这时候可以多观察,看看后续会不会出现企稳的信号。
横盘整理的时候,成交量的变化也很关键。如果一只股票横盘了一两个月,股价一直在一个小区间里波动,成交量也持续低迷,每天成交额都很小,说明多空双方都在观望,没什么资金愿意进场,这时候最好也别着急介入,等明确的方向出来再说。但如果横盘一段时间后,某天股价突然放量上涨,突破了横盘的区间高点,而且成交量比平时放大好几倍,这时候就值得关注了。这种放量突破通常意味着有资金开始主动做多,可能要开启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不过啊,光看成交量和价格走势,有时候还是会犯迷糊。最头疼的就是,明明股价放量上涨了,但不知道是真的有利好消息,还是主力单纯拉高出货?这时候如果能结合消息面一起分析,判断就会准确很多。我现在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功能,里面专门有股价异动原因分析,能直接看到当天股价和成交量变化是不是有消息驱动。比如前几天有只股票突然放量,我在舆情报告里看到,原来是公司发布了新产品公告,分析师认为市场空间挺大,AI分析这条消息是利好,还给出了当天的舆情评分,这样心里就有数了,知道这次放量是有基本面支撑的,不是瞎炒作。而且它还会分析每条消息可能对公司带来的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也能帮我快速判断市场对这只股票的情绪怎么样。
对了,这个舆情报告功能是免费的,每天都能刷新查看额度,直接在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或者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体验到。如果想深入分析,比如看看公司财务健康度或者估值情况,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不过基础的舆情解析每天都能用,对咱们普通股民来说,日常分析成交量背后的消息面已经足够了。
说到底啊,成交量就像市场的呼吸,时大时小都有它的道理。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看懂它在不同阶段的表情,结合价格走势、消息面一起分析。刚开始觉得难很正常,慢慢积累经验,再借助合适的工具,判断起来就会越来越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