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两年,我对压力位和支撑位的理解特别简单——K线图上最近的高点就是压力,低点就是支撑。结果呢?好几次股价到了我画的支撑位”,我重仓进去,想着能反弹,结果直接跌破,套了半年;有时候到了压力位”,我赶紧卖了,结果人家一路涨上去,拍断大腿。后来跟老股民交流,加上自己慢慢摸索,才明白看压力位和支撑位没那么简单,得结合好几个维度看,不然就是纸上谈兵。
先说最基础的历史价格吧。现在我看历史价格,不会只看最近的高低点,会把周期拉长,比如半年或一年里有没有反复出现的价格区间。比如某个价格,股价三次到这里都没跌下去,那这个支撑位就比较强;如果三次到某个价格都没涨上去,压力位就明显。但光看价格还不够,得看当时的成交量,成交量大的位置,说明买卖双方在这里博弈激烈,形成的压力支撑才靠谱。比如有次我看到一只股票在15元附近有两次放量冲高没过去,第三次又到15元,我就知道这压力位大概率有效,没敢追涨,后来果然回调了。
均线也是个好帮手,我常用的是20日和60日均线。短期看20日线,股价回调到20日线附近,如果能站稳,通常有支撑;中期看60日线,很多机构可能会在60日线附近布局。不过均线也会骗人,有时候股价跌破均线又拉回来,这时候就得看消息面了,是不是有什么利好支撑股价。说实话,以前我总觉得技术面能搞定一切,直到踩了个大雷——有只股票在60日线支撑位横盘了一周,成交量也缩量,技术面看着挺好,结果周末出了个行业利空政策,周一直接低开跌破均线,根本不给反应时间。
那次之后我才明白,技术面是骨架,消息面是肌肉,少了哪个都不行。但全网消息那么多,新闻、公告、研报、分析师观点……每天刷下来头都大了,还分不清哪些是真影响股价的。后来希财网出了个新工具叫希财舆情宝,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用了下,发现是真能解决消息面筛选的问题。它会把一只股票的所有消息汇总起来,AI直接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给个每天的舆情评分。比如有天我看到手里股票的舆情评分突然掉了10分,点进去一看,原来是有分析师下调了评级,虽然股价还在支撑位,但我就会警惕,不再轻易加仓;如果舆情评分连续上涨,就算到了压力位,我也会多观察几天,看看能不能突破。
它还有个舆情报告挺实用,每天更新,里面会说清楚股价异动的原因,结合技术面分析支撑压力位会不会变化。比如上周有只股票到了前期压力位,报告里提到近期公司有新产品获批的利好消息,市场情绪转暖,技术面压力位可能突破”,后来果然涨上去了。对了,这个工具刚上线,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能免费体验,每天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和舆情评分可以看,新手也能很快上手。想及时收到紧急消息提醒的话,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重要消息会直接推送到微信,不用一直盯盘。
除了历史价格、均线和消息面,筹码分布也得看看。软件里一般都有筹码峰指标,筹码峰密集的地方,往往就是强支撑或压力位。比如股价从高位跌下来,在某个价格区间筹码堆得特别多,说明很多人在这里被套,股价再涨到这个位置,这些套牢盘可能会卖,形成压力。不过筹码分布得结合时间,太久远的筹码峰意义不大,半年内的参考价值更高。
现在我看压力位和支撑位,会先拉K线找历史价格和成交量密集区,再看看20日、60日均线的位置,然后打开舆情宝瞅瞅消息面和舆情评分,最后扫一眼筹码峰,四个维度结合起来,心里就踏实多了。说实话,炒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用好工具能少走很多弯路。以前自己瞎琢磨,踩了不少坑,现在有工具帮忙筛选消息、分析影响,判断压力支撑的准确率确实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