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长影线对第二天股价有什么影响?关键看这几点

钟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钟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总收到朋友问,K线图上那个带长长尾巴”的长影线,到底对第二天股价有啥影响?是不是看到长上影线就得跑,看到长下影线就能抄底?说实话,我刚入市那几年,也被这尾巴”坑过不少回,单凭一根线就做决策,结果不是卖飞就是套牢。后来摸爬滚打久了才发现,长影线的影响从来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得结合好几个维度看,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我的经验。

长影线对第二天股价有什么影响?关键看这几点

先得说清楚,啥是长影线。简单讲,就是K线的上下影线长度远超实体部分,分两种:上影线长,说明当天股价冲高过但没守住,最后收在低位;下影线长,就是股价跌深了又被拉回来,收在相对高位?。但光知道这个没用,关键得看它出现在啥位置。

要是股价已经涨了一大段时间,在高位突然冒出根长长的上影线?,那得多留个心眼。这种情况往往是资金拉高出货,比如早上冲到涨停板,结果下午被大卖单砸下来,留下一根避雷针似的上影线。我见过好几次,前一天高位上影线,第二天直接低开低走,根本不给跑的机会。但反过来,如果是在低位,股价跌了很久,突然出现长下影线?,尤其是成交量还放大的话,可能是资金在试探底部,有人开始抄底了,第二天说不定能企稳反弹。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之前见过低位下影线后继续跌的,所以单看位置还不够。

成交量也得一起看。同样是高位上影线,放量跟缩量完全两码事。放量说明多空分歧大,资金真刀真枪在博弈,最后空方占了上风,这种信号往往更靠谱?;要是缩量,可能就是散户瞎折腾,大资金没动真格?️,第二天说不定就修复了。下影线也一样,低位缩量下影线,可能只是偶尔的反弹,不是真企稳;但要是放量下影线?,说明有大资金在接盘,信号才更可信。

最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还是消息面和大盘环境。前阵子有只票,低位长下影线,成交量也放得挺大,我当时以为企稳了,结果第二天直接跌停。后来才知道当晚公司发了个利空公告,我光顾着看K线,压根没留意消息。从那以后我就明白,技术形态只是表象,背后的消息和资金逻辑才是根本。现在我每天看盘前都会先扫一遍消息,不过市场上消息太多太杂,券商研报、公司公告、新闻资讯,一条条看下来头都大了,还经常分不清哪个是真影响股价的。

也是偶然机会,我用上了我们希财网今年新出那个希财舆情宝?,说实话,现在分析长影线这些技术形态时,少不了它帮忙。就拿它那个AI舆情功能来说,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所有消息,不管是新闻、公告还是分析师观点,一条不落。关键是它会用AI大模型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有啥影响,不用我自己费劲琢磨。比如前几天有只票出了长上影线,我点开舆情宝一看,当天有个分析师下调了评级,虽然不是重磅利空,但结合高位形态,就知道得谨慎了。而且它每天更新舆情评分和报告,里面直接写清楚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连技术面和业绩表现都有,等于把分析功课直接做了大半。

对了,它还有个贴心功能,要是有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会推送提醒,生怕你错过关键节点。我之前就是公众号收到提醒,说某只关注的票有突发利空,赶紧打开看了下舆情报告,果然是业绩不及预期,当天虽然收了长下影线,但舆情评分已经掉了不少,第二天果断减仓,少亏了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长影线也不是光看消息就行,还得结合大盘和板块。比如大盘暴跌的时候,很多票都会杀出长下影线,但这可能只是恐慌盘砸出来的,不是真企稳,第二天大盘一弱,照样跟着跌。这时候就得看看整个板块的情况,是不是有风口或者利空。要是板块整体没问题,个股基本面也扎实,那长下影线可能真是黄金坑;反之,就得小心是陷阱。

还有一点,技术形态只是短期信号,长期还得看公司本身怎么样。有些票看着低位长下影线像企稳,但要是公司财务一团糟,业绩连年亏损,就算技术形态再好也没用。这种时候就得看看公司的财务健康度,估值高不高。舆情宝里的AI财报功能就挺实用,有个财务AI评分,越高说明财务越健康,还有AI估值能判断高估低估,对咱们这种怕踩雷的人来说,等于多了层保险。

说到底,长影线对第二天股价的影响,从来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位置、成交量、消息面、大盘环境、公司基本面,少一个都可能判断失误。我现在的习惯是,看到长影线,先打开舆情宝看看当天的舆情报告和评分,了解清楚异动原因和消息影响,再结合成交量和大盘情况,最后看看公司财务评分,一套组合拳下来,心里才踏实。

其实这些工具也不是非要花钱,大家可以先去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或者直接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看舆情报告、舆情评分这些基础功能,不用白不用。要是觉得好用,想解锁财务评分、AI估值这些进阶功能,再考虑开个会员,具体价格小程序里有套餐,丰俭由人。毕竟炒股这事儿,多一个靠谱的工具,就少一分踩坑的风险,投入产出比还是挺划算的。

最后啰嗦一句,技术分析是经验,不是教条。千万别看到长影线就机械操作,结合实际情况多维度分析,才是长久之计。大家平时分析股票的时候,也可以试试用工具辅助,省时间又能避免遗漏关键信息,何乐而不为呢?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