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带几个刚入市的朋友看盘,发现他们普遍卡在一个基础问题上:看K线图时,除权和复权到底该用哪个?说实话,我刚炒股那会儿也被这个问题绕晕过,甚至因为没搞懂,差点错过一只长期趋势股。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聊聊什么时候用除权,什么时候必须用复权,以及怎么避免踩坑。
先得把概念说清楚,不然后面都是白搭。除权,简单说就是上市公司分红送股后,股价会按比例下调,这一步是为了保持总市值不变。比如你手里的股票10送10,股价从20元变成10元,股数翻倍,总市值没变,但K线图上会突然出现一个大缺口。复权呢,就是把这个“缺口”补上,让K线图恢复连贯。前复权是把历史价格往下调,让最新价格不变;后复权是把历史价格往上调,反映真实累计涨幅。
那什么时候用除权?如果你做短线交易,比如几天内的买卖,除权图更直观。因为你看到的股价是实际成交价格,挂单、成交都得按这个来,这时候复权反而会让你对当前价格产生误解。比如除权后股价10元,前复权可能显示成8元,但你实际买入就是10元,看除权图不容易搞错。
但如果是看长期趋势,比如分析一只股票过去3年的走势,那必须用复权,而且优先用前复权。我以前吃过亏,有次看一只股票的月线,没复权,K线图上突然从50元跌到20元,吓一跳以为暴跌,研究半天才发现是高送转除权导致的,实际复权后股价是慢慢涨到60元的。这种缺口会严重干扰对趋势的判断,尤其是做价值投资,看长期基本面和股价走势是否匹配时,复权后的K线才能反映真实趋势。
不过实际操作中,手动调复权参数挺麻烦的,不同软件默认设置不一样,有时候忘了调,分析就容易出错。后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看股票动态时,会先确认K线是不是复权后的。现在用希财舆情宝之后更省心了,它的舆情报告里有个“技术面分析”模块,会直接基于复权后的K线图来解读,不用自己手动切换。比如某天股价突然“大跌”,报告里会明确说明是除权导致的还是真的市场抛压,还会结合舆情评分和利好利空消息,判断这个“异动”是不是真的有影响。
你可能会问,那平时看盘到底该固定用一种模式吗?我的建议是,短期交易窗口看除权,长期分析页面设为前复权,这样切换着用。但如果觉得麻烦,用工具辅助会更高效。像希财舆情宝每天更新的舆情报告,不光处理了复权问题,还会汇总股价异动原因、业绩表现这些动态,每天免费额度就能看,不用自己花时间整理。要是想深入研究,它还有个股对比功能,对比不同股票时,K线都是统一复权处理的,趋势一目了然。
最后提醒一句,除权复权虽然是基础,但很多老股民也会偶尔疏忽。与其每次手动检查,不如用工具把这个环节标准化。现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重要消息提醒,你关注后,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能免费体验,每天刷新的舆情报告和技术面分析额度够用了,试试就知道省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