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入市那几年,我眼里只有5日线、10日线,总觉得抓住短期波动就能赚钱。结果呢?频繁操作不说,还经常被突然的回调打懵。后来跟一个老股民聊天,他一句话点醒我:“短期线是情绪,中期线才是趋势。你得学会看60日均线。”这几年用下来,确实发现60日均线就像股市里的“定盘星”,尤其是对咱们这种不想天天盯盘的人来说,用处太大了。
先搞明白:60日均线到底是啥?
说白了,60日均线就是把过去6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加起来平均,再连成一条线。别小看这根线,它反映的是股票中期的平均成本,能帮你过滤掉短期的噪音,看清大方向。比如股价在60日均线上方,且均线向上走,说明中期趋势大概率是向上的;要是股价跌破均线,均线又走平甚至向下,那可能就要警惕中期调整了。
我用60日均线的三个“实战心得”
# 1. 判断趋势:别被短期涨跌带偏
以前我总盯着日线图上的红肥绿瘦,涨了就追,跌了就怕。后来养成习惯,打开K线图先看60日均线的斜率。如果均线是往上翘的,哪怕股价偶尔回调到均线附近,只要没跌破,中期上涨的趋势就还在。相反,要是均线走平后开始往下拐,就算股价某天突然拉个大阳线,我也会多留个心眼——这可能只是短期反弹,不是趋势反转。
不过光看线还不够。有一次我遇到一只股票,股价贴着60日均线上行,看着挺好,但突然某天放量大跌。当时我没搞懂为啥,后来才知道公司前一天发了个利空公告,我因为没及时看到,白白吃了亏。现在我学聪明了,如果股价在60日均线附近异动,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看看消息面。它能实时监控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AI还会直接标出来哪条是利好、哪条是利空,甚至分析对股价可能的影响。比如上个月有只股回调到60日线,舆情宝显示公司刚发布了超预期的季度预告,但被市场短期情绪带下来了,AI分析是“短期错杀,中期利好”,后来果然反弹了。对了,重要消息它还会通过希财网公众号推送提醒,关注一下就能及时收到,不用自己天天刷新闻。
# 2. 找支撑和压力:买卖点的参考
股价往上走的时候,60日均线往往是“撑腰”的。比如趋势确立后,每次回调碰到60日线附近,只要缩量企稳,就可能形成支撑位。反过来,如果股价在60日均线下运行,每次反弹到均线附近又跌下来,这里就是压力位。不过我得提醒一句,支撑和压力不是绝对的,得结合量能看——跌破支撑时放量,可能真破位了;突破压力时放量,才更可能站稳。
这时候就有个问题:支撑位能不能买,还得看公司本身靠不靠谱。要是公司财务有问题,就算股价跌到60日线,也可能是“半山腰”。我现在会用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辅助判断,它会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这些维度给公司打分,分数越高财务越健康。之前有只股跌到60日线,看着像支撑,但财务AI评分只有50多分(满分100),AI估值还显示高估,我就没敢碰,后来果然因为业绩爆雷跌了更多。这个功能对价值投资者挺实用的,想试试的话,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能免费看不少数据,先体验再说。
# 3. 金叉死叉:中期信号要重视
当短期均线(比如5日、10日)从下往上穿过60日均线,形成“金叉”,往往是中期趋势转好的信号;反过来,短期均线下穿60日均线形成“死叉”,可能意味着中期走弱。但我吃过几次亏后发现,金叉死叉不能单看技术面,得结合公司的“基本面温度”。比如一只股出现金叉,但舆情宝的研报评级显示多家机构下调了目标价,这种“技术面好看、基本面拉胯”的情况,就得小心。
这些误区你可别踩!
说了这么多好处,也得泼点冷水。60日均线不是万能的,我见过有人照搬“股价在均线上就买,跌破就卖”,结果照样亏。为啥?因为忽略了两点:
第一,得看大盘环境。如果整个市场在熊市,多数股票的60日均线都会往下走,这时候单靠个股均线很难逆势赚钱。
第二,别脱离公司本身。有些股票60日均线走得很漂亮,但公司是“讲故事”型的,没实际业绩支撑,均线迟早会“塌方”。这时候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就派上用场了,评分高、估值合理的公司,趋势才更有可能持续。
最后说句大实话
炒股这么多年,我越来越觉得,技术面是“术”,基本面和消息面才是“道”。60日均线帮你看清中期趋势,但趋势能不能延续,还得看公司有没有真东西、市场情绪怎么样。希财舆情宝这种工具,其实就是帮你把消息、财务、研报这些碎片化信息整合起来,AI直接给分析结果,省得自己熬夜查资料还看不懂。现在每天免费额度够用,真想深入研究,开个会员也花不了多少钱,比起踩雷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啥。
对了,想随时看60日均线和舆情动态的话,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行,里面能直接看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怕错过紧急消息的,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重要提醒会直接推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