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区别详解

小肖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小肖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留言,说每天看盘时总被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绕晕,明明都是大盘指数,为啥有时候一个涨一个跌?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盯盘和研究的经验,跟大家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两个指数的核心区别,以及咱们普通投资者怎么看懂它们背后的市场信号。

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区别详解

先从最基础的说起,这两个指数的“出身”就不一样。上证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1991年7月15日就开始发布了,算是A股市场的“老大哥”;深证指数准确来说是“深证成分股指数”,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1995年1月23日发布,比上证晚了几年,但也算是“老资历”了。很多新手刚开始会把深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搞混,其实平时咱们说的“深证指数”默认就是深证成指,这点得先搞清楚。

再看成分股范围,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之一。上证指数的成分股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也就是说只要在沪市上市的公司,都算上证指数的“家庭成员”,目前有1500多家。而深证成指不一样,它不是把深市所有股票都算进去,而是从深市的A股中挑选了500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这些公司基本是各个行业的龙头或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比如信息技术、新能源这些新兴产业的公司占比就比较高。

计算方法上,两者也有明显差异。上证指数用的是“加权平均法”,而且是以总股本为权重,简单说就是市值越大的公司,对指数的影响就越大。所以咱们经常看到,只要金融、地产这些大盘股一动,上证指数的涨跌就特别明显。深证成指早期也是总股本加权,但2015年改革后改成了“自由流通股本加权”,并且引入了市值分级靠档的方法,这样一来,那些盘子大但实际流通股少的公司,对指数的影响会被削弱,更能反映市场真实的交易活跃度。

最直观的感受还是市场定位和代表性。上证指数因为包含了沪市所有股票,而且大盘股占比高,所以更能反映整个A股市场的“大盘情绪”,尤其是传统行业的表现,比如银行、保险、石油这些。而深证成指因为精选了500家有代表性的公司,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占比更高,所以更能体现成长股和创新型企业的走势,像电子、医药、新能源这些赛道的波动,往往在深证成指上表现得更明显。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这俩指数“长得差不多”,都是看大盘的,但2020年那波科技股行情让我彻底明白它们的区别。当时上证指数因为金融股拖累,涨得慢悠悠,深证成指却因为宁德时代、迈瑞医疗这些成分股大涨,一路冲到15000点,那时候才真正体会到“看传统看上证,看成长看深证”的说法不是空话。

不过光知道区别还不够,关键是怎么用这两个指数辅助咱们投资。比如平时看盘时,如果上证指数大涨但深证成指没跟上,可能是金融、地产这些权重股在拉抬,市场风格偏“稳”;如果深证成指涨得比上证多,尤其是创业板指(深市的一个细分指数)表现突出,那可能是科技、新能源这些成长板块在发力。

但这里有个问题,很多朋友光看指数涨跌,不知道背后具体是哪些板块在推动,也分不清是政策影响还是行业事件导致的异动。这时候我一般会用希财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它能针对突发政策、行业新闻、国际事件这些进行实时解读,告诉你哪些板块可能受益,哪些可能受利空影响,逻辑是什么,还会列出相关的个股(当然具体个股得自己判断)。比如前阵子某新能源政策出台,我打开舆情宝的风口解读,不到一分钟就看到它分析出利好的细分板块是储能和光伏,逻辑是政策补贴力度超预期,还列出了几个受益的龙头方向,比自己在网上东翻西找新闻效率高多了。

另外,想跟踪指数背后的成分股动态,比如哪些公司最近有重要消息、财务状况怎么样,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也挺实用。它能实时监控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AI自动分析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每天更新舆情评分和报告,股价异动原因、业绩表现这些都写得很清楚。最近体验下来,每天免费额度虽然有限,但看看核心的舆情评分和报告完全够用,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能快速抓住股票的动态变化,避免踩坑。

最后总结一下,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虽然都是大盘指数,但成分股范围、计算方法和市场定位完全不同,看懂它们的区别,能帮我们更好地判断市场风格和资金流向。如果想深入了解指数涨跌背后的板块逻辑和个股动态,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直接搜索微信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刷新的舆情解读和报告额度,足够咱们日常分析用了。当然,投资决策还是得靠自己,工具只是帮我们提高效率、减少信息差。对了,想第一时间收到重要消息提醒,别忘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有紧急舆情时会推送通知,挺方便的。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